第461章 城內城外(第2/3頁)

接下來的時日裏,秦國就是在商談新的制度和禮儀,這一次,再也沒有儒生傻乎乎的來勸說秦王封禪,沒有勸說秦王復周禮,老儒們靜悄悄的,都做好了準備,無論嬴政說什麽,他們都能為嬴政找到法理依據。嬴政拋棄了天子的稱呼,拿出了一個嶄新的頭銜,喚作皇帝。

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這是何等的霸氣,是何等的自信。

對於這個稱呼,秦人是無所謂的,愛叫什麽就什麽,他們才不會理會這些事情,而其余學派的眾人,則是有些震驚,最先就是儒家,儒家認為這個稱呼有些太超過了,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裏,這是何等的張狂啊,不過,隨著嬴政重用儒家諸多大儒,並且在齊魯各地召集儒生來充實地方官吏,為他治理地方的時候,儒家話鋒一轉。

這怎麽會是看不起三皇五帝呢?這明明是仰慕三皇五帝,想要效仿聖人,這是何等的志向啊!

原先歷史線上的嬴政,是不理會這些大嘴巴的,只要他們敢叫,呵,你看我的火燙不燙?你看我的刀快不快?這樣是很霸氣,可是也是完全得罪了積蓄最厚實的儒家學派,很多人都覺得儒家真正興盛是在漢武帝之後,可這樣說法是不太對的,儒家從孔子之後一直都在全力發展,幾乎在每個時代,他們都能並列顯學。

很多學派都有過輝煌,最後落寞,可是儒家就是在第一第二的位置,怎麽也打不掉,他們能按著不同時代的要求來改變自己,故而他們也是第一個坐上大一統的車沖向了終點的選手。他們的積蓄很大,按著記載,儒家八大學派,弟子數量遠超其他學派,在各國都有很多的儒生,通過有教無類的教書方式,勢力極大。

嬴政如今的做法,變相的與儒家妥協,達成共識,雖說少了幾分始皇帝的霸氣,卻多了些英主的謀略。

很快,就有儒者寫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農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之效也……”這篇文章,就是講明嬴政的功德已經媲美了三皇,達到了五帝的總和,可以說是將嬴政捧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上。在確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後,嬴政的大臣們又提出了一些確定彰顯皇權的禮儀。

例如皇帝要自稱為朕,其余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詔……其他人要將皇帝叫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駕崩,他們弄出了很多古怪的東西,也奠定了往後數千年的主流,趙括聽著這些,倒是有些熟悉,後世的所有稱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對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趙括卻不願意理會,他還是每天忙著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學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裏看看情況,跟墨家討論先進農業裝備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個可以播種的機械,他試了很多次,都宣告失敗,趙括聽聞這件事,就前來幫忙,兩個人一同商量該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種機器。每當這個時候,趙括就特別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麽沒有學理科呢?哪怕是多記下一些後世的農具呢?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對這些簡直是一無所知。

不過,趙括畢竟在這裏耕作了幾十年,加上他比同代人更加開闊的眼界,他能想到很多東西,吾滏的設計裏,他準備設計一個類耕犁的東西,在耕犁的底層設計管道,種子直接在破土之後落在地面上,可是不能控制種子的掉落數量,如果耕犁走的太慢或者太快,都會出大問題,而且這也提高不了多少的效率。

因為還有一個人要跟在車的後頭不斷的推土。

在墨家院落內,吾滏看著面前簡陋而龐大的新農具,許久都沒有言語,趙括安靜的坐在一旁,兩人看著面前的大家夥,都在沉思,他們這樣坐在這裏已經很久了,從最初激動的商談,到如今的沉默著思索。墨者們從他們的周圍走過,卻都不敢打擾他們,只是低著頭,都不敢發出聲來。

“耕犁可能真的不適合播種……”

趙括忽然開口說道,吾滏一愣,長嘆了一聲,說道:“您說的對,那我也就不執著這些了……”兩人正要站起身來,卻看到一個年輕的墨家弟子,正站在不遠處,欲言又止,看著他的模樣,吾滏讓他趕來,問道:“說吧,出了什麽事情?”年輕人沉思了片刻,臉色憋得通紅,哆嗦著說道:“對於播種機器,我有些辦法。”

他這麽一開口,不遠處幾個墨者就有些生氣,他們皺著眉頭,不悅地說道:“你還剛剛立冠的年紀,怎麽敢在巨子面前說這樣的話!”無論在什麽時代,論資排輩都是存在的,趙括和吾滏地位極高,他們倆都沒有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孺子能說出什麽呢?就敢在這裏信口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