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我本鹹陽一老農(第2/3頁)

荀子不在了,他們又再次探出頭來。

這些老儒駕車來到鹹陽,一路上都是在高談闊論,表現出一副優越感,面對秦國的制度,他們評頭論足,被荀子所誇贊的制度在他們口中變得一文不值,他們帶著這種天生的優越感,懷著天下皆醉我獨醒的心態,一路上都在商談著如何改造秦國的禮儀制度,在這些人看來,秦國的禮儀建設是離不開自己的。

當他們帶著這樣的優越感來到鹹陽郊外的時候,大老遠的,就看到了幾位老農,這幾個老農笑呵呵的坐在耕地邊上,正在大聲的聊著今年的秋收,看起來非常的開心。有一位老儒生指著他們說道:“這就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了,我聽聞,在賢人當王的時候,鄉野人看到賢人戴著高高的冠冕,坐在馬車上,就會站在路邊行禮拜見。”

“秦國的軍功制,不以道德卻以勇武來賞賜爵位,這大概也是可以改變的。”

聽到他們高聲談論,那幾個老農擡起頭來,打量著他們,有一人開口問道:“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呢?”

老儒讓馭者停下來,這些人雖然思想迂腐,可是還是嚴格的遵守禮法,既然有東道主來詢問客人的情況,那他們就不能不停下來回禮,這大概也是一種復雜,他們很高傲,他們看不起底層庶民,可是他們又嚴格遵守禮法,不會隨意攻擊欺負別人……幾個人走下馬車,就拜見了這幾個老農。

互相拜見之後,老儒生笑著說道:“我沒有冒犯您的意思,如果您聽到了我方才的言語,還請您不要怪罪。”

坐在最中間的老農搖著頭,說了一聲莫怪,就邀請他們坐下來,讓旁邊的人給他們水喝,這些老儒生不肯坐在泥土上,鋪上了坐席,然後嚴肅的坐著,他們也想要從這些農夫口裏知道一些秦國的情況。他們喝了主人的水,就客氣地說道:“我們這次來,是為了勸說秦王恢復從前的制度,行周禮。”

“周禮?周禮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我覺得還是很好的。”其中一個發須花白的老農笑呵呵地說道。

“哦??您也知禮?”

“鄉野愚夫,知道的不多,略微知道一些。”

“您為什麽要說周禮有不足之處呢?”

“您既然是儒生,就請讓我用孔子來告訴您吧。孔子講究仁,禮……二三子就是為了禮而來。孔子說禮,是為了什麽呢?我覺得是為了穩定啊……他想要用一套禮法來束縛天下人,讓他們停止互相殘殺,停止違背禮法的行為,他將不符合道德,不符合穩定,不利於天下的行為都稱為無禮。”

“他說的哪裏是周禮啊,大道暢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周時所能見到的場景嘛?這只是孔子所想要看到一個天下啊,他提出禮,法家提出律,這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限制人的行為……法家這些年不斷的進步,就是在修改自己的律,在發展的基礎上制定更有利於穩定,有利於天下的律法,那二三子為什麽又要沉迷與過去的禮,而不加以改進呢?”

“用律法與禮法來告訴天下人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一個束縛身體,一個束縛內心……”

老農侃侃而談,從孔子談到了孟子,談到了荀子,說起荀子,他的話就變得有些多了,他說道:“荀子是看的最透徹的啊,所以你看他教出來的弟子,卻都開始鉆研起律法來了……二三子這次來,若是為了勸說秦王用分封制,讓他登壇封山,讓他效仿周天子恢復井田制,禮樂制……那還是回去吧。”

“我料定秦王不會聽取這些,秦王完成了大一統,舊的時代和舊的制度已經過去了……”

“當然,若是各位來勸說秦王施行周時的仁禮,撫慰孤寡,救濟貧苦,那就是一件好事了。”周時存在著最簡陋的國家福利制度,從周天子到諸侯們每年都會救濟一下治下的孤寡,有些時候會設立類似後世的福利院……不過秦國拋棄了這些,斯巴達式的社會不需要憐憫和救濟。

那幾個老儒生聽著老農從孔子談到荀子,從禮談到律,說了說法家,聊了會墨家,批了會道家,乃至農醫兵陰陽等諸多學派,他們漸漸有些懵了,他們看著面前的老農,嘴唇都有些幹涸,他們急忙又請人給自己倒了些水。秦國的文化水平就這麽高嘛??一個在鹹陽外耕作的老農就說的自己這些人啞口無言??

那若是進了鹹陽,得要遭受多大的屈辱啊。

他們看著彼此,面面相覷,雖然沒有明說,可是心裏大概都有些犯怵,要麽咱們還是回去吧?

等到老農說完了自己的全部想法,那幾個老儒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太一樣了,有一人小心翼翼地問道:“我不曾想到道路上還有您這樣被遺失的賢才,不知鹹陽內的賢才比起您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