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後勝瘋狂的計劃(第2/3頁)

韓非在來到秦國後不久,就跟當地的一位女孩成家,韓非並不奢望愛情,他也沒有家裏人來主持婚禮,在他出去求學的時候,他最後一個親人,母親就已經病逝了。當時也是藝主動幫著韓非找了一門婚事,而嬴政所迎娶的妾室,正好是韓非妻的妹妹,兩人也因此有了親戚關系。

趙括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成蟜早些成家,這本來是藝該操心的事情,可是藝已經不在,趙括就只能自己來督促,可是成蟜一點都不著急,每次趙括跟他說成家的事情,他總是迫不及待的轉移話題,這讓趙括有些擔心,這孩子該不會跟龍陽君一樣吧?怎麽就是不願意成家呢?

在這個時候,趙括已經能看到自己的理想快要實現了,他現在要忙碌的,就是該如何毀掉軍功制,軍功制是要被摧毀的,這個制度當然很適合秦國,他為下層百姓提供了一個往上爬的途徑,雖然也是屬於一個封建的等級制度,可是這個等級制度不是建立在血脈之上,這在此時就算非常的先進了。

比起同時代某個以血脈來劃分等級,並且一生都沒有辦法來往上爬的文明來說,更是如此。

可是,這項制度卻不太適合在和平年代繼續存在,主要就是軍功制的基礎是戰爭和土地,統一之後,不會有那麽頻繁的戰爭,而同時也沒有那麽多的土地可以進行賞賜。趙括既想要毀掉軍功制,卻又不能將其完全摧毀,他必須要做出一個取舍……這些年裏,呂不韋一直在想辦法過渡,卻遲遲沒有進行變革,主要也是擔心會影響軍隊戰鬥力。

如今即將統一,也就不必擔心那麽多,可是為了應對各種挑戰,軍功制還是有著存在的必要。

趙括這些時日裏做的事情還是不少的,第一個就是學校制度,鹹陽所成立的第一所小學,已經有了些成效,起碼,前來學習的第一批孩子們,如今也是能認出不少的文字,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來,只是一所小學,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就已經很大了,趙括覺得,自己得想辦法來解決這樣的壓力。

等到明年,第一批的孩子們完成了兩年的學業,然後就是設立第一所的中學,那個時候,估計願意繼續讀書的孩子就更少了,而最重要的大學,趙括也已經開始操辦了起來,趙括心裏有個想法,他要用高等學府來供養地方小學,如大學成立,在裏頭教書的大概就是趙括,韓非這個級別的大人物。

而來這裏求學的,大概率都是貴族弟子,讓他們繳納足夠的學費,用這些學費來供養地方小學,趙括又怕這樣的行為會讓那些貧苦家庭的孩子沒有辦法進入大學。還是錢財的問題啊,若是戰爭結束,秦國能將錢財用在內部的政務上,這些問題大概也就不會那麽的嚴重了。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從今年開始,鹹陽第一所小學,已經開始招女孩來入學了,群臣對此表示不解,趙括只能說,教化是為了改變社會風氣,讓百姓們知道是非,而女性作為母親,孩子最初的教育者,讓她們掌握一些知識,沒什麽不好,況且秦國又不是免費的讀書,都是要收取費用的,這不能算是浪費國力。

除卻學校的事情,另外一個就是農書,趙括與展一同編寫的農書在成書之後,被送到秦王身邊,秦王即刻下令抄錄,隨即送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們推廣農書的內容,本身也要認真的學習。地方官吏早就習慣了,趙括但凡寫出點什麽東西出來,他們就得去背,然後學習,最後實踐。

只是,以往的偏理論,可這本農書,就是實打實的東西了,農書裏從改變土質,到選種育種,到播種耕作,到農具的使用方式和維修,到牲畜的牧養,果林的防護,如何治理害蟲,如何醫治牲畜疾病……經濟作物與糧食的輪作,可以說應有盡有,趙括定義的農業不再僅限與農耕,將放牧,瓜果園林等一切都包含了進去。

這本書在有些人看來是丟了趙括的顏面,他們不願意承認這是趙括寫的,大概是因為這本書裏沒有任何勸說君王的話,沒有任何的哲學,沒有任何的思想精髓,文字不精美,對答也是那樣的枯燥,幹巴巴的,毫無營養……在齊國的稷下學宮,這更是引發了一場大辯論。

稷下學宮如今算是沒落了,可是學者數量還是不少,尤其是秦國滅亡了各國後,這裏更是聚集了天下的反秦學者,這些人整日都在談論著,辯論著,即使他們表達出對秦國武成侯的不滿,可是這不妨礙他們對天下馬服君的尊敬。

儒家有某個不願意透露自己學派的學者說:“馬服君已經老了啊!他分不清樹幹與雜枝的區別啊,天下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為制度問題,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耕作,難道他比那些耕作了一生的農人還要懂得耕作嗎?他作為天下的賢才,不去尋找解決根本的辦法,卻沉迷在這些小事之上,這本書,大概是他最失敗的一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