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風起雲湧

趙括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去學室裏了。

學室的性質,也從趙括的私人講學,逐漸變成了各家爭辯理念,探討學問的地方,荀子,鄒子等人輪番的來講述自己的學問,任何人都是可以去聽的,是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的,收益最大的,或許就是韓非,韓非在被趙括灌輸了那些經驗之後,再來聽這些學問,完全可以做到舉一反三。

有一種獨特的,不同於趙括,又吸收了各家所長的學問,正在他心裏逐漸形成,以法為本,駕馭各家學派,也逐漸成為了他的治國理念,他原先是非常反對這些無用的學問的,可是他發現,無論是儒,是墨,還是道,其實都不是一無所用,倒是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例如墨家,國家完全可以通過培養墨家的辦法來革新技術,求得一些領域上的突破。

儒家可以借鑒的地方,是仁政,是通過禮法來進行束縛,通過建立完善的道德觀念,來完成社會的穩定,名家的邏輯學,無厚去尊,可以形成律法之下人人平等的理念,陰陽家的王朝更替學問,可以變成推動革新的催化劑,故步自封是要滅亡的。韓非的成長速度驚人,他整日都在思索著,神情恍惚,顯得更加呆萌。

而各派的學者們,可以說,都是得到了成長的,墨家大概是因為馬服君的囑托,將研究新的文字載體當作了自己的目標,開始了各種試驗,毫不例外,這些試驗都失敗了,可是墨家並不氣餒,比起別的學派,墨家更有一種鉆研精神,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也願意去做出更多的嘗試。

醫家也在趙括這裏得到了不少的感悟,趙括知道的醫學知識很有限,也只是能說出保持幹凈能預防疾病,講究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等方面的事情,不過,就是這些知識,也讓醫家們很是驚訝,趙括告訴他們,這些學問是父親所告訴自己,具說,父親曾看過一本扁鵲傳下的醫書,可惜後來被損壞了。

因為馬服君的信譽,這些人並沒有懷疑真假,他們吸收了所謂的預防理念,決定去推廣趙括所說的這些知識,看看是否能起到些作用。

農家的理念與趙括是有很多共同點的,可是他們將農民的權益寄托於統治者的善念之上,這顯然是不對的,自從與其他學者們聊天之後,墨家的典章是給予他們啟發的,農家逐漸覺得應該用律法這樣的訂律來維護百姓的權益。還有名家,名家可能是進步最為明顯的,當公孫龍不再著迷與詭辯,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如何通過辯論來提升學問之後,名家就開始大步向前。

公孫龍在去尊,無厚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法治,君民同罪等理念,公孫龍或許是從儒家這裏獲得了啟發,又認為知識才是推動一切的力量,鼓勵國家修建學室,有教無類的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名家的發展速度,讓趙括都感覺到害怕,大概是他們先前一直打磨工具,工具已經足夠的鋒利,能讓他們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獲。

最大的受益者,當然還是儒家。儒家向來是在不斷發展的,即使有些學派走向了歧途,也有其他學派繼續鉆研下去,趙括的學問與儒家頗為相似,卻又有很大的不同。荀子年紀雖然很大,可是他並沒有老人們固有的局限,他勇於去改變,不會抱著自己的學問頑固的訓斥其他人。

或許荀子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學問在最後還能取得突破,他是很開心的,儒家開始大力的吸收馬服君的思想,並且按著儒家的理念進行改變,只是,儒家過於龐大,想要徹底的完成轉變,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這讓他們在前期的革新過程之中,徹底的敗給了其他的學者。

當名家都在他們的面前提出該如何施行仁政的時候,儒家就有些急了,還好這裏還有個荀子。荀子出面,還是能跟其他學派交手的,可這也加速了儒家的改變。

荀子很開心,他不曾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能再一次看到百家爭辯的場面,趙括告訴他,這是百家爭鳴。荀子覺得這形容非常恰當,各派又開始了鉆研,開始了新的發展,力求突破,互相比試,不斷的吸納,他們隱約是認可了大一統的方向,在大一統的基礎上做出了改變,想要成為一王天下後的受益者。

這一切的推動者,馬服君趙括,此刻卻並不是很開心。他皺著眉頭,坐在內室裏,也不怎麽說話,心情很是悲痛,眾人也都理解他,不去打擾他,趙母見了他很多次,藝帶著趙政也來看望他,趙括看著他們,嘴裏說著沒事了,可是眼裏的悲哀,卻是瞞不過任何人的。

小趙政坐在父親的懷裏,用頭摩擦著趙括的臉,想要讓父親開心起來,趙政已經六歲了,可他還是喜歡跟父親撒嬌,趙括笑呵呵的抱著他,將下巴放在他的頭上,又看了看一旁的藝,藝的腹部已經高高隆起,最近都有些走不動路了,趙母天天陪在她的身邊,對她也非常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