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有生之年系列

禮部之下最新設立的印鑄局,下設下設文牘、庶務、發行等(1),朝廷官方的鑄字、排版及印刷皆在此完成。

胤禟悄悄告訴胤禩:“上一世可沒有設這地方,要不是八哥攪合了一池渾水,讓民間著作層出不窮,朝中也不會將管理文牘提上日程了,汗阿瑪在位時可沒有重視過這一塊兒。”

不僅汗阿瑪不重視,上一世之後繼位的老四也沒有搗鼓過印鑄局,這不是話本百花齊放,著作層出不窮嗎?

胤禩道:“印鑄局的誕生,非我一人之力,而是水到渠成之結果,有了這麽一個機構其實是好事,至少汗阿瑪的政令並沒有將百花齊放的局面一竿子打死。”

最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其實是一刀切,徹底遏制,大清早年有這樣的趨勢,不過近些年,似乎是人們被傾城的反復折騰夠嗆,文官罵都快罵得麻木了,也沒見皇上拿八貝勒怎麽樣,即使總是被禁足、關家門,可八貝勒日子過得有多瀟灑,誰還不知道是皇上縱容的結果?

初初設立,禮部印鑄局的官員官職並不高,也沒有找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來坐鎮,印鑄局之中的官員平均年齡,是禮部各司之中最年輕的一批。

這也就造成了,得知八貝勒要在刊登優秀文章新報上連載《大秦傳奇》,印鑄局的官員們竟有半數以上是看過傾城著作的,其中沒有看過的人也在同僚們的推薦下去翻起了傾城的話本,如今有了正兒八經的催更機會,印鑄局專門派了一位小官,就負責盯著胤禩要稿子。

那位小官名叫張大有,原本是國子監助教,專搞文書工作的,年輕有為,本該前途無量,卻做了一件憨事。在他擔任殿試受卷官時,上書請奏康熙“科舉考法不好,有許多弊端”,一下子將文官們得罪了,還讓康熙很沒面子。

康熙一瞅,這憨子能力不錯,性子有待磨練,便將其貶官,讓原本仕途坦蕩的張大有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印鑄局新成立後,張大有得以有機會受到提拔上來,卻只是做了一名在印鑄局混混的小官。

剛開始來要稿子的時候,胤禩見張大有面貌端正,文齊彬彬,很有好感,遂幹脆地將已經寫成的兩章都給了他。

這裏寫到了始皇廢分封建郡縣,統一天下以後,便要治理了。

其中的治理舉措,無一不標志著“大一統集權”思想,秦始皇不再是秦王,而是秦皇,自稱由寡人也變為了朕!

文字的統一,度量衡的規範,長城的建設,各地道路的修建,一樁樁一件件從亂象到集中規整,天下從分裂七國的狀況融合在一起,得以提前看到前兩章的印鑄局官員們一飽眼福。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古人智慧,是多麽厲害,先人的統一思想,影響著千秋萬代的後人們。

最開始,胤禩給的很幹脆,寫到後來,寫到了秦時社會風貌,寫到百姓在苛政之下被壓抑到極致的民怨,寫到秦法嚴苛,誅連之殘酷,寫著寫著,他就卡文了……

那感覺,就跟十月懷胎後難產了似的。

畢竟吹了始皇那麽久,要開始轉變筆鋒發刀子,胤禩一時沒有調整過來。

白天跟著汗阿瑪忙正事,晚上回家後用時間苦思冥想,胤禩長籲短嘆,對郭絡羅氏道“《大秦傳奇》,又難產了。”

郭絡羅氏樂了:“爺對自己的話本,就像看待孩子似的。”

胤禩既然決定要寫下去,定要精益求精,絕不會因為寫不出而敷衍了事。

於是刪刪改改,終於將劇情推到了“儒者反對,始皇震怒。”

在今人看來的正確無比的政令,在當時受到了文人的大肆攻殲。

分封制在當時並不被人們認同,他們認為建郡縣制是違背祖制。他們認為修建道路是勞民傷財。若有天災出現,更能定為始皇無德,天降責罰。而始皇之子公子扶蘇,也反對他的政令,這使得始皇的怒意更盛。

這一章節看得人血氣上湧,恨不得沖過去大罵那些儒生,公子扶蘇的反對更令帶入了始皇視角的看客們恨鐵不成鋼。

始皇便是在這樣的社會輿論情況下,被民間的反對者大肆宣揚,暴秦、暴君的名聲坐實了,罵他的人恨他的人比比皆是,六國余孽意圖復國,暗中潛伏。而楚國後人項氏化作百姓混入人群時,那位年輕人看著始皇的車架遠去,回到家中對身邊人道“叔父,終有一日,我也會像他那麽風光。”

那位年輕人,便是未來的西楚霸王項羽!

《阿房宮賦》聽說過嗎?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戍卒叫,函谷舉!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2)

所有熟讀史書之人都知道,始皇死後,一切猶如大廈將傾,大秦基業在二世昏庸之下毀於一旦,而繼承秦二世之位的公子胡亥,將兄弟、姐妹都殺了個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