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爭(45)(第2/7頁)

照著林姑的想法,這鍋豆飯就算埋在土裏,也不該施舍出去。

……總歸還是太心善。

想起那一日從天而降的伏傳,林姑也沒什麽可說的。她也是伏傳這份善心的受益者。

謝青鶴早幾日就確定了燕城王府的位置,出門之後,他沿著王都長街,一路往西走。

燕城王本身也是妘氏皇族,皇帝把他扣押下獄之後,王府中上賜的奴婢大多都收回了宮禁,他原本最心腹的家臣、家僮則都在漫長的絕望中,被皇帝有意無意殺了個幹幹凈凈。

這回燕城王突然出獄力挽狂瀾,皇帝也不可能再把他關回監獄,燕城王就回了王府。

——十年前,皇帝把燕城王關押起來,就是關著。沒有說燕城王犯了什麽罪,也沒有褫奪燕城王的封號、身份,於此相關的詔書聖旨,一概皆無。

所以,十年後的今天,燕城王被放了出來,也不存在什麽平冤昭雪,復位回府。

本身就沒有定罪,沒有削爵,就……自己回去住著唄?

朝野之中也有不少人替燕城王鳴不平。

當初攝政托孤的燕城王,對朝廷江山君主都沒有一絲過犯罪孽,莫名其妙被關押了十年,出山就挽江山於倒懸,這麽大的功勞,這麽大的委屈,就不值得皇帝一張罪己詔?

當然也有維護皇帝對著燕城王唱反調的,這批人以丞相韓瞿、郎中令王琥為首,言必直斥燕城王私心禍國,明明都要把陳家主力全殲在天京河,怎麽突然被陳起殺了個回馬槍,搞得禁軍十隕其半,王都元氣大傷,這難道不是燕城王養寇自重,故意恐嚇君上以求自挾兵權嗎?

燕城王不欲陷入朝堂爭端,退了一步,交出兵權之後,不吵不鬧回王府養病。

他在陰冷潮濕不見天日的監獄裏住了十年,渾身上下都是病。

與此同時,他也把皇帝賜給他的奴婢美人,全都拒之門外。如今在燕城王府服侍當差的,多半是聽著風聲找回來的王府舊奴,又或是一些失去營生、沒有飯吃的王都貧民。

謝青鶴一路溜溜達達到了燕城王府門外,發現這裏居然門庭若市,圍攏了不少百姓。

這批人多半都不是貧民,帶著車駕和家僮,有人立得久了站不住,要幾個奴婢扶著也不肯走。

燕城王府有門子負責攔人,順便維持秩序。好幾個來來回回地在人群裏打轉,不停地勸說:“王爺正在病中,不是不見,實在是起不來……要麽,郎君留下帖子,先回去?待我們王爺稍好些了,再發帖子請郎君來府上敘話。”

被勸說的來客看上去也不是不講理,拉住來趕人的門子,浮腫疲憊的眼皮眨出淚水:“我等豈會不知道王爺艱難之處?可如今奸佞當道,天子以國法戕下民,我等下民不來哀求王爺,還有何處可以伸冤?若是王爺都不肯撫慰下民,這天底下哪裏還有活路啊?!”

哐當一個大帽子甩下來,話裏話外推著燕城王去和皇帝打擂台,門子聽得臉都綠了。

自從楚家求上門,燕城王上朝掌摑郎中令的消息傳出去之後,燕城王府門口就聚集了大批前來哀求申述的老百姓。大部分是想求燕城王出面駁回皇帝封城的旨意,讓他們這波不高不低的中產家庭也能逃出王都,避開被陳家屠城搶掠的悲劇,另還有一部分則是被王琥等黨羽戕害過的下民,想要找燕城王替他們做主……

這批人的來歷非常復雜,有聽見風聲自動自發跑來的,也有王琥等人暗中派來的。

不管這批人的來意背後是真心誠意想要祈求燕城王主持公道,還是故意挑撥燕城王與天子不睦,滾滾民意已經把燕城王架在了火上。

有了這一批堵門不走的“惡客”,謝青鶴想要混進王府找個差事的計劃就比較艱難。

一來門上沒人顧得上他,二來就算王府缺人,外患如此洶湧,稍有治家經驗的管事也不會在這時節輕易收人進府,以防止混入奸細,被有心人抄底。

明知如此,謝青鶴也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計劃。他不遠不近地混在人群中,聽著附近人說話。

謝青鶴出來找活兒幹,穿得樸素,獨身步行,也擠不進呼奴使婢的那一撥人群裏去。那邊都是請求開城逃亡、薄有資產的富戶,謝青鶴這邊聚集的則多半是受了權貴欺壓,無處申訴的貧賤之人。

和吵嚷著與門子說得你來我往的富戶們不同,這邊的人大多數都很沉默,有跪著的,有蹲著的,也有不少坐在地上,兩眼無神又仿佛帶了點希望地望著緊閉的王府大門。

少數人也會不斷地嘮叨,向身邊的人訴說自己的委屈,訴說這世道的不公……

謝青鶴穿行其中,看見婦人甲拉住了老翁乙,婦人甲嘴裏不斷地重復:“赭小郎打死了我女,說我女是撞死的,誰人撞死了滿身傷?老人家你見過嗎?撞死的能把腰骨撞斷?”被她拉住的老翁乙卻對著她不停地說:“我祖祖輩輩都在圩鄉種豆,五世皇帝也吃過我祖爺爺種的豆,我家有五世皇帝欽賜的馬蹄金,誰也不能搶了我家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