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5/7頁)

不管是韓琳還是韓琿,想要坐穩如今的位置,拿穩兵權,他就不可能蹲在丞相府當蘑菇,必得領兵建功才能服眾,一旦上了戰場,很多事情就說不清楚了。

伏傳已經受夠了為了大局不斷妥協的痛苦了。

與其去賭韓家下一任家主是否德行高尚,不如伸出他的手,把韓家的兵權握在自己手裏。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先是華安郡賊首郭豪廷找老秀才寫了一封不著四六的檄文,指責韓家裹挾天子、懷不臣之心,他在華安號召天下義士精忠報國,要跟大家群策群力,進京攻打韓家,迎奉天子。

緊接著,駐紮在西鄉的一萬余兵馬叛變,豎起了粱安侯的大旗。

西鄉駐軍守將是韓琳、韓琿的異母弟弟韓珠,據說他二話不說帶著兵馬投降親爹的道理很簡單,不是因為父子綱常,而是因為——韓琳的兒子,韓珠文。

“我二十五年前就叫韓珠了!自來只有兄弟排行,昭穆序字,世子有了世孫,我等庶脈歡欣鼓舞,同沾延嗣之光,世子卻給世孫賜名‘珠文’!這他娘親的犯的是我的字諱,還是大嫂偷了公公,給我等生了個小兄弟啊!”

反正就是,侄兒的名字得罪他了,他非常不爽,早就想弄死哥哥一家了。

去華安剿賊的計劃早就有了,輜重也已經安排好,隨時都可以出發。韓琿認為打華安也是立威立足極其重要的一仗。然而,粱安侯跑去西鄉偷了一萬多兵馬,這就讓韓琿非常難受。

一來西鄉是戰略重鎮,掐著西邊四郡的通路。又很容易偷進京城。

二來韓漱石是他親爹,名份上就占了大便宜,韓漱石打他天經地義,他打韓漱石要遭雷劈,這仗完全沒法兒打啊。

伏傳說:“你去華安,我去西鄉。”

韓琿撫手稱善。

打華安沒有很大的麻煩,烏合之眾一擊即潰。怕的就是韓漱石趁火打劫。

如果有一支隊伍能去騷擾韓漱石,使韓漱石無暇他顧,韓琿打華安郭豪廷一仗就穩了。

問題是,韓家有名有姓能帶兵打仗的將軍,不是韓漱石的兄弟、子侄,就是曾為韓漱石效命的老將,哪個好意思在這時候冒頭,說我去打韓漱石?

惟有伏傳身份特殊,他既有資格差遣指揮將軍,和韓漱石又沒有名份上的牽絆。

為了配合西鄉阻擊配給輜重,前往華安剿賊的計劃又往後延遲了半個月。韓琳七七下葬,韓琿提兵兩萬前往華安剿賊,伏傳則帶了三千輕騎前往西鄉。余下近五萬韓家兵馬則由韓珠文節制守家。

這節骨眼上,河陽黨人不伺機搞鬼,簡直是不可能的。

韓珠文也很聰明,送走韓琿和伏傳之後,直接就蹲在伏府不走了,每天都要去給謝青鶴請安。

謝青鶴也不想看見京城大亂,河陽黨人前腳使壞,他後腳就把閬澤莘叫來家裏,陪著韓珠文一起喝茶吃瓜。總而言之,誰冒頭就敲打誰。伏傳在西鄉“打仗”,誰都不準在家裏放火。

閬家蕭家都在謝青鶴手裏吃過虧,知道他的厲害,閬澤莘被抓去當“人質”,兩家就偃旗息鼓。

唯獨田家不怎麽給謝青鶴面子。

韓家如今最大的麻煩是內部易分裂,韓琳死了,部下各自不能相服,韓琿都欠一點份量。

韓珠文僅有韓琳長子的名分,可是,這年月宗族之中,子嗣是不欠缺的。長房子嗣不賢,直接從偏房過繼嗣子承繼家業,這是亂世中很基本的操作。韓珠文也有一大把堂兄弟,他的身份不說不尊貴,至少沒有想象中的值錢。

韓琿帶去華安的兩萬兵馬都是服從性最好的,留在京中的則是幾個叔伯兄弟的家臣家將。

這些人裏邊有韓珠文的叔伯祖父,有韓珠文的堂伯堂叔,還有一大堆年長的從祖父兄弟……輩分死死壓著他,人家還都有心腹的兵馬。名義上都歸韓珠文節制,可韓珠文能指揮的人馬極其有限。

煽動這些人直接造韓珠文的反?這是最愚蠢的做法,也不大可能成功,田家不屑為之。

田家把一封信,通過不為人知的渠道交到了韓強手中。

這封信是寫給韓玟的,開頭是前事已知悉,中間催促韓玟暗殺韓琳遺留下來的所有子女,嫁禍給韓璣——韓強看到這裏就氣瘋了。韓璣是他親爹!

於是韓強拿著信去找韓璣。

韓璣是韓琳的堂兄,已近五十歲,自從韓漱石被逼下野之後,他對韓琳一直頗有微詞。大概就是你韓琳也是做父親的人,對自己的親爹這麽無情無禮,就不怕後代子孫有樣學樣?

不過,韓璣也就是打個嘴炮。平時韓琳有什麽安排,他舉手支持比誰都快。

韓璣拿到信之後,馬上懷疑是有人故意離間。

韓玟跟韓璣、韓琳都是隔房兄弟,關系不遠也實在不算近,比較邊緣化。可如今這樣的局面,誰敢去殺韓琳的兒女?伏府的大先生可不是吃素的。於是,韓璣讓韓強去給韓玟下帖子,請韓玟過府喝酒,把這事兒說清楚,找一找幕後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