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理論

程家大房二房沒什麽其他可鬧騰的,並且鄭氏跟武梁本人,當然也沒有什麽恩怨可了。一切的症結,無非都是為著那個爵位。

程烈已經從蜀中回京了,他一個征糧官,卻甚至比鄧隱宸這領兵的回來得還晚,這趟差使辦得如何可想而知。

功沒立著,原來指望著立了功後名正言順上折請封世子爺的,現在又沒法了。程向騰折子是上了,但上面空壓著沒反應也是白搭。

鄭氏能不急麽?

並且程烈也是回京後才知道,為什麽他在蜀地征糧無功?還不是都怪武梁跑地蜀中攪風攪雨一番,所以才導致蜀地糧價崩盤,使得他調度無力嘛。

程烈惱武梁惱得什麽似的。

他還惱的另一個人,就是程向騰。

從前,二叔在西北帶兵,就不肯扶持自家人。打北辰重用了多少從京城帶過去的人物?而偏偏他們程家軍裏,卻沒有提拔幾個。

什麽意思?是怕程家軍因為外祖父在不好控制,最後反正落在他程烈手裏,所以不肯出力是吧。

而今呢,他都弱冠了。這麽多年,二叔都沒有機會替他請立世子?剛剛從西北回京時候,聖上新登基,對二叔那麽依重,政事上都言聽計從,更別說這麽點兒自家私事了。多好的機會為他請立,結果二叔並沒有,落得到現在越來越難辦。

所以說,哪裏是不能,不為罷了。

後來程烈入蜀,為了立功他準備得齊全也卯足了勁兒,二叔也是各色人等都給他安排齊備讓他帶著。可是那些人又給他出過什麽力?還幫著二叔瞞報消息,甚至提供假消息給他,才讓他撲空,沒摸到逆王的影,錯失了斬殺逆賊立大功的機會。

他在那裏空折騰那麽久,落個無功而返。等再回了蜀地,糧價已經騎著寶駒一路狂奔了,讓他的後續工作開展得極其狼狽最終成了笑話。

會不惱麽。

雖然沒立上什麽功,但好在最後終於也沒被朝廷怪罪,算個無功無過吧。無論如何,程向騰說了會向聖上請旨,會替他安排,他就忍耐著那些不快等著。

可是等了這麽久,什麽結果也沒有。

程烈真是惱透了,若非母親攔著,他早就按捺不住想做點兒什麽了。

程烈到底年輕,也就是一腔子的火幹燒著,縱使有什麽想法,也是斷片的不連貫的。不象鄭氏,是一步步很有章法的幫兒子謀劃著。

當然他們母子一心,都覺得爵位未立,首在原因便是程向騰的不給力所致。

朝廷的理由是什麽?寸功未立?這說法當真可笑得很。也就他們武將世家,還有立功的機會,那其他許多有爵人家,誰又能立得功去?還不都是平安承爵的,怎麽偏到他們這兒就不行了?

——當然關於他們手握兵權不肯放手的事兒,他們母子都選擇性不提了。

並且他們無法去怪罪聖上,只能怪到程向騰頭上了。

並且現在看看,連武梁這種什麽亂七八糟的人,程向騰都能說動太後不橫加阻攔,讓他們訂親成功呢。有這麽大的臉面和手段,就求不來一個承爵的人情?她不信。

——當然她更不會信當初太後沒再阻攔訂親,是因為程向騰暗示要撂挑子給她家程烈,自己清修去。

總之從前對於立爵,鄭氏都是有商有量的跟程向騰做言語上的交流。既然那樣沒有實質效果,那就得動點兒真格的。

帶走蘆花,給程向騰一點兒壓力,畢竟身為武將,私自通敵那是多大的罪名,他自然心裏有數。

她也不想把這事兒鬧大,畢竟程家根基臉面,她也是得保的。她只是給他提個醒,讓他加把勁兒把爵位落實下來罷了。

只要爵位落定,她才不管什麽私通北辰,或者跟什麽下賤女人成親這種事兒呢,以後哪怕她賠禮道歉磕頭謝罪呢,大家還是一家人,還要好好的相處。

並且她這裏有蘆花在手,還可以反復的審著。她就不信了,一個小丫頭,嘴巴能有多緊。並且她已經查清楚了,這丫頭爹娘兄弟一家子,都在老三的莊子上。就算她不怕死,她能也不顧自己的親人麽?

等拿到了證供,她還可以做些安排把這事兒擴大化。到時候程烈審出這麽一樁軍中大醜聞,也是大功一件。

有了功勞,爵位的事兒也就好說了。

當然如果這丫頭不行,她也有別的計劃。

比如釜底抽薪。若二房無子可以繼承爵位,那這爵位朝廷也不能薅奪了去,最終還會是她長房的。

再者當初她相公去世,朝廷為什麽把爵位給了程向騰?,不就是因為她兒子年幼立不住事嘛。如果程向騰也一樣兒子年幼,如果他沒了,太後也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娘家式微,而把爵位給程熙那個小毛孩兒吧。自然程家該是已成年的程烈來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