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頁)

即便是調侃,這也的確反映了一部分待山民宿粉絲的態度,讓季憶覺得還挺可愛的。

就著早餐鏡頭,劉宇光已經吃完了一盒肉排,他看向自己買回來的大肉串,繼續往下看。

鏡頭裏表現的是待山餐廳的一日三餐經營的情況,除了很多快閃的美食鏡頭之外,還有幾道特寫了整個制作過程的待山招牌菜。

待山餐廳的後廚也在紀錄片裏首次公開出來。廚房裏可以說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許多傳統炊具整齊掛在墻上,同時也有各種現代化的設備。備菜炒菜上菜,冷菜熱菜甜品,各種區塊好像交疊著又有明確的劃分,明明是最熱鬧的午餐環節也能做到井井有條。

特寫鏡頭下咕嘟冒泡的濃郁湯汁,汁水四溢的鮮嫩菜蔬,在案板上蹦起來的魚下一秒就熱氣騰騰躺在了餐盤裏。

按在智能餐車上的拍攝鏡頭從更低的視角記錄了餐食如何運送到食客身邊,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進餐食客的細微動作與表情。

餐廳熱鬧卻不紛擾,所有食客都好像最大程度地沉醉在了美食當中。

紀錄片的氛圍很是影響網友的情緒,劉宇光頭一次發現自己這麽沉浸在一档紀錄片裏面,等紀錄片播放完畢,片尾出現的時候,劉宇光才反應過來後面大半段紀錄片他一條彈幕都沒發過。

並不是內容無法引起他發彈幕的欲望,而是他壓根忘記發了。

此時再低頭看看自己面前的外賣盒,已經空了一大半了,而他的肚子也早吃得圓溜溜了。

劉宇光收拾完外賣盒,他重新把第一集有關待山餐廳的內容的進度條拉到最開始,坐下來認認真真又看了一遍,這一次他記得發彈幕了,不過等他這次再看的時候,視頻的大半內容已經被彈幕遮擋完畢了。

劉宇光發的彈幕也是添磚加瓦,讓這個彈幕密集程度更高而已。

無數在第一時間就看紀錄片的觀眾無疑全是對第二季的內容抱有超高期待的,作為第二季第一集主角的待山民宿就是在觀眾期待值最高的時候進入觀眾眼簾的,而待山民宿在鏡頭下所呈現出來的模樣也絲毫沒有辜負觀眾。

看完紀錄片的觀眾主要有幾個反應。

一是紀錄片裏面的美食真的太太太誘人了,雖然紀錄片的視角以及剪輯手法很容易把一盤食物拍成絕頂誘人的美食,但是待山餐廳的片段當中,給人的感覺是就算涼了也很好吃的樣子。

之前有些紀錄片的幕後工作人員就爆料過,其實大家嘴饞的美食內容在拍攝過程中會因為拍攝時間過久而冷了涼了,不會有畫面上呈現出來的那麽好吃。但是待山餐廳這一集播出以後,網上卻出現了爆料,說當時拍這集內容的時候,拍完的東西基本都是大家當場直接吃了的,道具根本留不下全屍。

“之前我還擔心第二季的水準下滑,沒想到第二季還這麽好看,甚至我感覺第一集的內容比上一季拍得還好,太多高光鏡頭了。之前他們說第一季的內容會把人看餓了,新一季的內容就是真的不放一碗白米飯在旁邊很難收場。”

“我不該在減肥餓肚子的時候打開這個紀錄片,現在我已經吃了兩大份外賣了,嗝,真香。”

二是很多一閃而過的美景也吸引了很多觀眾。北山的獨特風光早就知名全國,甚至每年都會有一些國外的旅遊團過來。但是拍攝待山餐廳時候所展現出來的獨特氛圍與風景,還是吸引了一批新的觀眾,勾起了他們到北山遊覽的興趣。

“之前一直覺得北山也有過度商業化的傾向了,但是看過這個紀錄片以後,感覺北山還是值得一玩的,最近應該是旅遊淡季吧,我要去訂票了。”

“這種自然的風光和休閑的感覺我爸媽應該非常喜歡,我是沒法陪他們去玩了,決定給他們訂個待山民宿的票,讓他們自己過去玩好了。”

三是另外一重,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不算是對待山餐廳有影響,更多的是影響到了本地的菜農。

待山餐廳明確拍攝了食材來源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有特寫北山的菜農前來送菜,另一部分雖然沒有直接拍攝,但也在鏡頭前說明過這些食材全都是本地的。除了各種調味料要從外面購買外,本地食材就是待山餐廳的另一個特點了。

很早之前大家在討論待山餐廳的食物為什麽味道這麽好的時候就有想過是不是原材料質量上乘,紀錄片裏面雖然沒有明確回答這個問題,但也展現出了對食材的高要求。

這樣一來,北山就讓人有了另一重印象與期待值。

整個紀錄片一周更新兩集,後續的更新會在一個月內陸續放出來。在紀錄片更新沒到一半的時候,北山這邊就有了新氣象。

先是有南嶺本地的公司和餐廳過來考察瓜果蔬菜的種植情況,並且表達了合作意願。北山本身很適合種植菜蔬,只是這些年年輕人外流,沒有成規模化的現代種植,大多是本地小菜農自給自足,供應量並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