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老實人不當接盤俠(完)(第3/4頁)

首先平台簽約的授課老師就是嚴格挑選的,學歷卡得嚴,經驗和過往教課成績也卡得非常嚴,當然他給的待遇也很高,配得上對老師這麽高的要求。

其次他設定了十幾種不同的學習方案,就像他以前給學生做的個人計劃一樣,這些方案是他根據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學習困難制定的。雖然不是專門的個人計劃,但一共十幾種之多,大家總能找到和自己相近的、適合的學習方案。

這就像keep運動課程一樣,你根據一些評判標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課程,按照課程裏的步驟跟著走下去,一定能有收獲。如果沒有,那絕對是你自己偷懶了。

家長們在學習上並不怕花錢,怕的是花了不少錢還什麽用都沒有,陶睿的培訓平台經人證實,只要學生用心努力,按照上面的步驟一定能進步,那家長們就放心了,各種需要的項目都買買買,再盯著點孩子就成了。

陶睿的培訓平台因為所有程序都是他自己寫的,系統運作很順暢,無論多少人同時使用都沒出現過卡頓現象。所以在他開通了會議直播這項新功能後,許多師生授課也會來他的平台,學生再多、發的消息再多也不怕卡。

他收費也始終在合理範圍,讓人人都覺得物超所值。畢竟他根本不缺錢,他只是想在教師的職業上發光發熱。他本人也在平台上授課,還開通了心理咨詢郵箱、答疑郵箱,讓流年篩選真正有意義的郵件,認真答復,為學生們解惑。

他當年教的十班同學在大學畢業後,好多都選擇了到京市工作,還有十幾個進了他的培訓公司上班,淩霄和李天更是成了他的左右手。也有同學受他影響去當老師,還說要積累好經驗之後在陶睿的平台上授課。

他們十班每年都要聚會,以前是回老家聚會,陶睿也會特意回去。後來畢業了就改為在不同的地方聚會,既是聚會,也是旅遊,誰一年還不能放幾天假了?這幾天假能跟著陶睿一起旅遊讓他們感覺特別有意義。

就像不斷地督促他們不忘初心一樣,讓他們每年都能回憶起當初在高三奮勇拼搏那股勁兒,也讓他們每年都看到更優秀的陶睿,忍不住跟著他們這位班主任繼續拼搏。每當他們累了的時候,想想班主任還在前頭呢,就仿佛又有了無窮的動力。

而陶睿對梁玉馨和孩子的那份愛護,那份擔當責任,也讓他們在無形中學會了怎樣對待家庭。現在陶睿已經不僅僅是他們的高中班主任了,更是他們的人生導師。許多他們不曾從父母或社會中學到的東西,都在陶睿身上學到了。

他們只是最初受益的一班人,慢慢地,陶睿的培訓平台就有一些學生提高成績了,他分享的學習方法是真的好,每一種學習方案也是真的有效,願意認真的學生自然大有收獲。

甚至有些學生表示在陶睿的平台學,比私人請了老師學得還好。

這話有人信,有人說是托。但隨著這樣說的人變多,大家也真的發現陶睿那些學習方案的好處了。

有一部分學生就是這樣,去補習班沒什麽用,請私人家教也沒什麽用,但按照陶睿的方案一步步做下去就像闖關一樣,好像就有了目標,告訴他只有面前這一條路能走,他反而集中了精力,心無旁騖地走了下去,提高了成績。

陶睿的培訓平台叫“桃李”,漸漸有人開玩笑說陶睿這是野心不小,想要桃李滿天下啊。但大家也不得不承認,“桃李培訓”確實在業內打響了口碑,短短幾年時間便後來者居上,成為培訓平台當之無愧的第一。

陶睿回老家看奶奶的時候,去一中探望了校長和同事。他們紛紛誇贊陶睿,校長還對陶睿說:“真是沒想到你已經走得那麽遠了,能造福那麽多學子,也算是站在咱們教育工作者的巔峰了。”

陶睿搖頭笑道:“教育應該永遠沒有巔峰,我還需要繼續努力,嘗試更多更好的方法。”

林老師站在人後沒往前湊,他看著現在的陶睿已經無法和當初坐在自己對面那個陶睿重疊了,變化太大了。他回想起當初自己在陶睿面前的優越感,都不知道自己哪來的自信。那年高考,他帶的最好的尖子班都沒考過陶睿那個十班,那對他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

但也是一個新生,他自那次之後就改了自大的毛病,選擇了進修,現在他又帶了高三最好的尖子班,心態已經平和了,也許下次再有機會見面,他就能像其他同事一樣,笑著和陶睿說話了吧。

陶睿臨走時和校長合了影,之後照片就掛在教學樓大廳的墻上,旁邊有大幅文字介紹他的教育履歷,最突出的當然是他在一中的傑出表現。用來激勵教師更加努力,學生也應更加上進。當然,也是一種榮耀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