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秋收之後,各地州府戰後重建工作都已完成。

雖然秋收後國庫增補了不少,但各地的建設還是讓財政大幅度縮水。

樓喻翻著財政部的報表,開始思考該如何賺錢。

大盛誰最有錢?

非世家大族、豪商富紳莫屬啊!

那麽,如何將他們手中的錢變成國庫裏的錢呢?

樓喻找來禮部尚書郎平和吏部尚書薛齊。

“朝廷與北境互市,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互市監的官吏可定下了?”

雖說公市一年只開三次,但每一次互市的交易額都是巨大的,互市監需要籌劃很久,且互市之後,還得處理後續事宜,算不上清閑。

所以,互市監的存在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薛齊道:“回稟陛下,微臣以為,互市監已閑置將近四十年,以前有經驗的官吏都已年邁,無法繼續勝任,但年輕的官吏又毫無經驗,微臣擔心他們挑不起大梁。”

兩國公市,可不是開玩笑的。

樓喻說:“總得給年輕人一些機會,屆時返聘那些有經驗的長者擔任互市監的顧問便可。當然,互市監官吏的選拔以通曉兩國語言的優先。”

“臣遵旨。”

樓喻又問郎平:“互市也算是一種外交的方式,郎愛卿可知,以前的公市,朝廷是如何確定私商名額的?”

公市的交易者,一般包括雙方認可的法定人員、政府官員及私商。

法定人員大概扮演監督的角色,政府官員代表的是朝廷,私商則是販賣貨物的豪商,一般以皇商居多。

能夠參與公市,對商戶來說是一件極為榮耀的事情,而且一次交易就能成千上萬,誰都想得到這個名利雙收的機會。

郎平回道:“私商以販賣茶、布帛、糧食等為主,鹽則是由朝廷鹽運司負責。”

“以往參加公市的茶商、布商、糧商都是什麽人?”樓喻問,“他們是根據什麽入選的?”

郎平一一說明商戶信息後,說道:“這些商戶向朝廷申請,並奉上樣品,由朝廷根據樣品質量確定名額。”

樓喻垂眸。

這其中的某些灰色交易肯定少不了。

那些商戶擠破了頭想搭上朝廷這條線,不可能不給孝敬,而這些孝敬恐怕都入了官員手裏,國庫啥也沾不上。

樓喻便道:“咱們換一種方式。”

“知會那些申請的商戶,讓他們每人交上一份競標書,競標書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商品的優點、成就、月銷售量以及參與公市的計劃等等,競標書交由……先交給朕吧。”

唉,朝廷還缺個商部啊。

郎平明白了:“微臣遵旨。”

二人退離後,樓喻又叫來呂攸,開門見山道:“朕想讓工部改良一下大盛現有的馬車。”

呂攸忙道:“請陛下賜教。”

“馬車側壁開窗,並用簾子遮擋,兼透氣、看風景、遮風擋雨、避免窺視等功能,但即便這樣,還是很不方便。就拿冬天來說,冬日寒風凜冽,左右和前頭的車簾必須遮捂嚴實,這樣一來,既不透氣,又掃了看風景的雅興,對不對?”

呂攸深有所感:“確實如此。”

“那就換一種設計。”樓喻將自己列好的要求遞給他,“將遮簾換成玻璃,問題迎刃而解。新馬車既要美觀大方,還要舒適方便,具體要求朕已列明,工部照著造就行。”

呂攸不解:“陛下是想更換禦駕?”

樓喻搖首:“新式馬車設計成功後,以慶州商人名義,高價賣給達官顯貴。”

他就要賺有錢人的錢!

呂攸:“……”

他不由道:“陛下,新式馬車若受歡迎,那些匠人會仿造的。”

“他們沒有玻璃。”樓喻道,“就算他們能買到玻璃,成本也會非常高昂。”

玻璃制造工藝目前還掌握在慶州玻璃窯廠內,這些都屬於樓喻的私產,他現在又是皇帝,沒有他的命令,誰也不敢打玻璃窯廠的主意。

玻璃窯廠沒有繼續擴大規模,目前還屬於奢侈品範疇,除慶州百姓,其余普通百姓很少能買得起。

樓喻計劃將慶州的工廠變成官營工廠,從而為國庫賺錢。

但還沒到時候。

擴大規模,需要建設廠房、招收技術工人、管理人員等等,這些都需要慢慢發展,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在玻璃普及之前,就先薅一薅高門大戶的羊毛吧!

“還有,全國範圍內的水利工程建設需要提上日程了。”樓喻交待道,“你先傳令各個州府衙門,讓他們實地考察各州水利狀況,再匯總到中央,工部根據這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

“可是陛下,修建水利設施耗資巨大啊。”

不是呂攸不想幹,而是國庫不允許。

“朕知道,朕沒讓你現在就幹,什麽事都得提前做好計劃,否則等國庫有錢了,再想起來搞不就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