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3/7頁)

裘光身形猛地一顫,怵目驚心道:“段衡!”

“裘統領,咱們盡力了。”

他們不能再做無謂的犧牲了。

湖州城已經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他不知道等待湖州城的將會是什麽,他只能賭,賭慶軍的話是真的,賭那位世子殿下是仁慈的。

裘光痛心疾首,眼眶通紅。

卻也清楚,湖州城大勢已去。

他狠狠拍向城磚,不得不下令開啟城門。

震天雷之後,湖州駐軍和百姓早就失去了反抗的意志。

裘光一聲令下,城門緩緩開啟。

城內守兵和百姓,自發站在街道兩側,等待慶軍入城。

周滿依舊擒著段衡,以防萬一。

裘光失魂落魄地走下城樓,立刻被慶軍押住。

片刻後,慶軍貝聯珠貫,濟濟蹌蹌,井然有序地進入湖州城。

金芒萬丈下,霍延縱馬踏進頹敗的城池,左右匪匪翼翼,講若畫一。

眾人這才看清他的面貌。

令人震驚的不是他俊美的容貌,而是他富於春秋的年歲。

霍延看一眼楊繼安,楊繼安立刻會意。

少年扯著嗓子喊:“各位鄉親不用擔心,咱們不會傷害你們的!你們現在就可以回家,該幹什麽幹什麽!”

老百姓面面相覷,卻強忍害怕沒有離開。

段衡笑著說:“大家都回家去吧。”

終於有人忍不住問:“慶州的軍爺,段大人和裘統領都是好人!軍爺能不能不要殺他們?”

楊繼安道:“我們什麽時候說要殺了他們?別胡思亂想,都回家去吧!”

“多謝軍爺!多謝軍爺!”

得到承諾,老百姓依依不舍地離開。

街道上只剩下慶軍和湖州駐軍。

霍延吩咐道:“李樹、周滿,你二人率兩千人暫時留守湖州。”

“是!”

他又轉向段衡和裘光。

“請二位走一趟慶州。”

其余駐軍暫時留在湖州由慶軍監管。

從湖州到慶州,得先經過滄州。

而今,滄州已經成為樓喻手底下的糧食生產基地和海貿基地。

段衡和裘光,一踏上滄州地界,便被眼前茂盛蔥郁的景象所吸引。

“有這樣的長勢,今年不愁豐收啊。”段衡由衷感慨道。

楊繼安湊到他們跟前,驕傲道:“這都是殿下的功勞!”

“你們殿下才十七歲吧?他真有這麽大能耐?”裘光不由冷嘲。

他一個手下敗將,倒是瞧不起別人來了。

楊繼安一針見血:“要是不厲害,裘統領親自守城,怎麽連一天都沒守下來?”

“還不是你們搞的小把戲!”裘光郁郁道。

要是正面交戰,自己不一定會輸!

楊繼安白他一眼:“輸不起!”

為了運輸便利,滄州城而今主幹道多以水泥路為主,單是這平坦幹凈的水泥路,就足以讓段衡、裘光二人驚異感嘆。

“是我狹隘了,之前竟以為範公……”段衡搖首苦笑,“若能見到範公,我定稽首告罪。”

裘光無奈:“親眼見到之前,不願相信乃人之常情。”

畢竟《觀慶賦》裏將慶州描述成天堂一般的存在,誰願意相信?

段衡道:“就算不信文中所言,也要相信範公高風亮節。”

“我看你們讀書人就是迂腐!”裘光道。

段衡索性不再和他爭,而是找楊繼安攀談起來。

他相貌周正,氣質清和,說話又有禮貌,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

雖為階下囚,卻不見絲毫頹喪之氣。

“這位小將軍怎麽稱呼?”

“我不是將軍,我叫楊繼安。”

“楊小兄弟,不知有沒有《觀慶賦》文稿,我想再拜讀幾遍。”

楊繼安呲牙一笑,“你還真問對人了!”

他從胸口掏出一份文稿,小心翼翼展開,不舍地遞給他。

“你可要小心點,別弄壞了。”

段衡見他雖為行伍,卻這般珍惜文稿,不由好感陡增。

“看來小兄弟也推崇範公?”

楊繼安搖頭:“我就是覺得他寫得好。”

“範公所書,自然是錦繡華章。”

“我是說,他寫的慶州城特別特別好!”楊繼安一臉認真。

段衡一愣,不由笑出聲來。

“你說得對。”

他低首仔細研讀文稿。

打破偏見後,他越讀越覺得血脈賁張、熱淚盈眶。

讀書時他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策名就列、攬轡澄清,當官後他就想著一定要砥礪清節、安民濟物。

他為官十數載,自詡恪盡職守、細針密縷,上不辜朝廷,下不負百姓,是以初閱《觀慶賦》,便覺慶王世子嘩眾取寵,為了攫取政治籌碼,竟用這等荒誕的文章哄騙天下人。

他深知治理州府之難,根本看不得這般高談虛辭傳頌天下。

只可惜,他忘了一句話。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倘若他能下馬看花,倘若他能虛心探求真相,便不會井蛙語海、斑鳩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