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崔秀寧的意外之喜

“只有進取之心和尚武之心,才是真正的長城。”

“長城固然讓胡人南下不便,可也消磨了漢家掃蕩大漠的意志。”李洛說道,“長城要好好保護,成為千秋萬世的遺跡,但大唐不會再修建一寸長城!”

長城到底有沒有用?

實事求是的說,當然有用,而且用處不小。

可是,長城絕非最好的方式,性價比不高。

明朝修長城修了兩百年,結果呢?蒙古和滿清連年入關劫掠,連河套和朵顏衛,奴兒幹都司都丟了。可是為了修築長城,長期消耗國庫,消耗人力。

得不償失。

“文山先生,以你之見,先不說漠北,但說這漠南草原,就真是可有可無之地麽?”李洛問和自己最有默契的文天祥。

文天祥道:“回陛下,漠南水草豐美,臨近漢地,自與漠北不同。其實算得上一塊寶地。自古胡人,得漠南者方有實力南侵中原。漢唐沒有治理漠南,殊為可惜。最多,也就是占了河套罷了。”

唐朝雖然設立了安北都護府和單於都護府,幾乎囊括了整個大漠草原和部分西伯利亞,可只是羈縻政策,並沒有直接治理,也就是名義上的統治而已。

很多人認為,漢人占領漠南,是因為草原無法耕種,是沒啥價值的雞肋之地,所以沒有動力長期占領漠南。

這就是扯淡了。

姑且不論牛羊的肉奶皮毛了,但說開荒耕種,難道真不可以麽?

漠南不等於內蒙古,因為內蒙古包括了漠北的一部分,靠近黑龍江的部分確實很苦寒。

可漠南就不同了。漠南的最北端,緯度也不比遼寧高。漠南草原的緯度,與河北其實差不多,不比河北冷多少。

草原上冬天的白毛風之所以那麽厲害,是因為胡人沒有城池,沒有房子,只能住在四面透風的帳篷,能不冷麽?

漠南草原總不會比東北更冷,氣溫甚至比東北更高一些。漠南草原也並不幹旱,海拔也不算高,為何黑龍江能成為糧倉,漠南就不行?

就連吐蕃高原都能耕種,漠南不行?漠南的環境,總比吐蕃高原強的多吧。

蒙元能把耕地變成牧場,敢情漢人就不能把草原變成耕地?

從地理條件看,漠南草原完全能成為廣袤的耕地。中原人開荒連山林都能變成良田,草原變耕地就更容易。

東歐廣袤的草原,也不缺寒冷地帶,變成糧倉的還少嗎?

退一萬說,就算真的不能開荒種地,那麽就不缺牛羊戰馬,不缺皮毛麽?一邊嚷嚷著缺少戰馬,皮毛價值不菲,百姓吃不起肉,一邊守著眼前的大草原不要,是何肺腑啊?

迂腐的士大夫動不動就說塞外是“不毛之地”,胡人窮的沒飯吃才南下搶劫。扯淡。不毛之地也能養出幾十萬的草原鐵騎?胡人喜歡搶,還真不是因為餓肚子,而是強盜本性。不然的話,沒有農耕民族可供搶劫,他們還真能滅絕不成?

這些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腳。

最大的理由就是,統治者的自私和短視。

就是不敢也不願向塞外移民。就像滿清千萬百計阻止移民關外和南洋的原因一樣。害怕動搖統治,怕人造反。帝王們的眼睛,絕大多數時刻盯著自己的百姓。

百姓移民到塞外,騎上馬,朝廷還能控制的住嗎?

變成胡人打回來怎麽辦?

東胡和匈奴,是不是很可能就是華夏人跑到草原形成的?

不能讓他們到草原上去!

趙國占了漠南的一小部分,還統治了很多年,就能壓制胡人。結果秦滅趙,立刻放棄了趙國塞外草原的土地。

換句話說,要是漢唐明三朝能移民漠南一百萬,開荒耕種,修築城池,怎麽可能吞不下漠南?

到時要戰馬有戰馬,要騎兵有騎兵,要糧食有糧食,怎麽也能守住瀚海大漠,將胡人擋在漠北。

誰規定漢人就只能種地,不能放牧?遊牧民族能占中原這種農耕地區,適應耕種。漢人就不能占領草原放牧了?寇可往,我不可往是吧?

千百年來,世世代代防備草原胡人,花費了那麽大的力氣,幾次北方淪陷,漢人被屠殺。教訓這麽慘重,硬是沒想過釜底抽薪的占領草原。這就是自私短視帶來的愚蠢。

是由內卷造成的。大部分時期,都是在內卷。

李洛的看法很幹脆,他認為,起碼漠南草原,漢人王朝絕對是有辦法利用,也有辦法消化的。

這麽簡單的問題,不可能沒有人想到。只是為了控制百姓,不願意這麽幹罷了。

晚清的時候,東北還是人煙稀少,都說是不宜耕種的苦寒之地。可是大量人口下關東後,很快就變成北大倉。

長城固然有擋住胡人的作用,可難道就沒有阻擋百姓北遷的意思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