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唐主入大都:我做到了!

三月二十五,忽必烈率領後妃皇室、文武大臣、侍衛宮人、珍禽異獸,帶著數千輛車的財物和典籍佛經,在四十萬大軍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離開大都。

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忽必烈,坐在馬車上,回望大都,回望巍峨的大明宮,不禁老眼濕潤。

自從他奪取汗位進入這大都城,已經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這大都城的大明宮,就是他的家啊。

原本,他以為自己會在大都駕崩。如今,他卻要離開了。

“巴雅台,汗八裏和托!(再見了,大都城)”忽必烈嘆息著說道,蒼老的容顏掩飾不住那種無奈的悲涼。

“巴雅台!汗八裏和托!”居住大都城的蒙古色目貴族們,也都揚鞭大喊,熱淚盈眶。

他們在大都住了這麽久,一旦離開,還真有些不舍。很多年輕人,就是再此出生,在此長大的,對他們來說,大都不異於草原故鄉。

忽必烈指著大都城,大聲說道:“你們記著吧,記著這大都城,這是曾是大元的京都,是大蒙古國的汗八裏!”

“牢牢記住它,蒙古大軍,遲早有一天會回來的!朕或許看不到那一天,可朕希望你們記住朕的話,總有一天,殺回來!”

“殺回來!殺回來!”蒙古貴族一起呐喊。

“筆墨!”忽必烈喝道。須臾間,筆墨伺候禦前,漢學修養不俗的忽必烈揮毫寫道:

“回望大都如風煙,惜哉漢地好江山。他年卷土重來日,再統中原數百年。”

筆墨酣暢的寫完之後,忽必烈道:“貼到大都城門,讓唐軍看看,大元會像虎狼等著獵物打盹那樣,等著他們的。”

“喳!”怯薛侍衛立刻照辦,將蒙古大汗霸氣的宣示之詞張貼在大都門上。

“出發!”忽必烈決然回頭,再也不看大都城一眼。

幾十萬人,一百多萬馬匹,浩浩蕩蕩的北上,計劃從榆關(山海關)出塞,然後往東,通過草原西遷。

漢官們紛紛作詩,告別中原。只是,與蒙古大汗故作豪氣的睥睨之詩相比,他們的詩雖說寫的更好,意境卻悲涼淒婉。

因為獻策有功得到忽必烈賞識,升為禮部尚書的王四郎,也賦詩說道:

“此去西漠別中原,天涯飛蓬不知年。夜夜淚灑神州夢,歲歲花開舊江山。若問桑梓何處是,當在滄海另一邊。他日墓碑朝東向,狐死首丘望故園。”

忽必烈和元廷大臣是最後一批西遷的。他們一走,整個北地就真的千裏無人煙了。

渡河北伐的唐軍,往往一整天也見不到一個人。就是昔日繁華的城池,也只能見到零星的一些老弱病殘。

整個北國,處處是杳無人煙的廢棄村莊,不見炊煙,不聞犬吠雞鳴,景象之荒涼,令唐軍將士斷腸。即便此時春光燦爛,艷陽高照,也令人心生荒誕虛幻的不適之感。

唐軍與其說是北伐,不如說是接收北地。但是看上去,的確是元軍撤退,唐軍進軍。說起來,也算是武力收復。

到了四月下旬,數路唐軍已經占據了東到河東,西到魯北,北到長城的廣大地區。而東路的楊序,更是率軍五萬北上,收復遼東。

四月二十二,唐主李洛終於親率十萬大軍,來到燕雲,來到大都城下。

李洛所騎的大食寶馬,也不禁輕輕嘶鳴,刨著蹄子。因為,它就是在大都長大的馬駒,後來被忽必烈賞賜給當時的大元名將、“墨爾根拔都”李洛。

所謂老馬識途。馬很聰明,對長期待過的地方記憶很是深刻。

在四月春風中獵獵招展的龍鳳呈祥旗和浴火鳳凰戰旗,昂揚佇立在大都南門,唐主仰望著城門,久久不語。

十年前,他第一次隨著高麗使團來大都,來到這個被崔秀寧稱為“罪惡之城”的地方,當時他就在心中默默發誓,總有一天,要讓漢家的旗幟,重新插在城頭。

十年後,他再次來到大都。他是帶著大軍來的。而蒙古軍隊,卻大唐逼得倉皇出關西遷。

他做到了。

做到了啊。

還有誰?

唯一的遺憾是,崔秀寧在洛陽主持朝政,沒有和他一起來。

現在,整個漢家故地,幾乎都已經在大唐之手了。

朱元璋,你做到過的事,我也做到了。而且,會比你做的更好!

“陛下。”隨行的大將顏隼上前,“這是韃主忽必烈留下的一首詩,還加蓋了他的大印。”顏隼將一張字紙恭敬的交給李洛。

李洛取來一看,見是一筆顏體字,寫的還有幾分火候,上面的詩也很簡單,但詩意卻很狂妄。

“哈,卷土重來,再統中原。”李洛冷笑,“韃主還真是壯心未已啊,可惜,朕卻是能等,他卻是等不到了。”

“傳令,將此詩原封不動傳回洛陽,讓禮部印刷,張貼天下。告訴大唐軍民百姓,韃子對中原野心不死,永遠沒有刀槍入庫之時,永遠不能歌舞升平,以為天下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