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你們,不許忘了朕!

等到李洛的大纛來到戰場,所有戰果統計和傷亡統計也出來了。

元軍騎兵投降者四千余,被殺者三萬八七余,因受傷而被俘者兩萬三千余。元軍騎兵共損失六萬五千,其中蒙古騎兵只有上萬。也就是說,大多數戰果都是色目騎兵。而蒙古騎兵大多成功逃脫了。

繳獲完好的戰馬九萬二千余匹,弓箭兵甲無算。

唐軍騎兵傷亡兩萬五千余。其中戰死一萬二千余。哲劄部一萬騎兵,就戰死三千多人,其余大多受傷。哲劄也身中五箭,幸好有兩層玄甲防護,受傷不重。

參戰的一萬多火銃兵,死傷四千余人,其中戰死兩千,就連火器兵大將顏隼也受了箭傷。

唐軍騎兵步軍共傷亡三萬人,才換來這場勝利。

加上殲滅五萬漢奸軍步兵時的數千人傷亡,唐軍以總傷亡三萬三千人的代價,大敗元軍十五萬步騎,僅有三萬多元軍騎兵逃脫。

可謂大勝!

這是唐軍騎兵規模最大,傷亡也最慘重的一戰!跟隨李洛的八萬騎兵,此時能上馬再戰者,不到六萬。

要不是裝備了三眼手銃這個殺手鐧,這次騎兵決戰,是根本打不贏的。只要看到元軍過半都是死於火銃,就能想象要是沒有三眼火銃會是什麽結果。

沒有三眼火銃,最多就是打個平手,不敗就很不錯了。

所以,唐主李洛並沒有多少喜悅之情。

傷亡……實在是太大了些。

很多熟悉的騎兵老兵,都死於這一仗啊。

這次勝仗,反而證明了蒙古騎兵和探馬赤軍(色目騎兵)仍然強大,仍然是天下第一的騎兵。

哪怕唐軍騎兵再苦訓,也改變不了此時蒙古騎兵冠絕天下的事實。

只有讓火器結合機動性,才能克制蒙古騎兵。

一名名陣亡唐軍將士的姓名被記錄,遺體擺在一起,準備就地埋葬。

“傳旨,在此地設立國戰公墓,集體埋葬陣亡將士。令附近各州縣官員,準備棺木,妥善辦理。辦得好的歸唐官員,原級任用!”李洛降下聖旨。

由於河南絕大多數地方已經易幟歸唐,信陽已經屬於唐土,將士遺體不用再火化帶回南方,而是可以就地埋葬了。

“遵旨!”行軍司馬兼任禦前參事韋素領命,隨即起草詔書。

一萬五千多具遺體整整齊齊排出一裏,參加瞻仰的將士們哭聲震天。李洛率領諸將和隨軍文官,默默看著陣亡將士遺體,都是一臉哀戚之色。

“轟轟——”

“砰砰砰——”唐軍九門火炮和上百杆火銃一起轟鳴,向陣亡將士致哀。十余萬將士一起摘下頭盔,垂首默哀。

隨軍,軍樂奏響,十余萬人一起緩緩唱起《國殤》:

“操吳戈兮披犀甲……”

就連唐主李洛和諸將,也都跟著唱。

歌聲低緩悠長,蒼茫沉郁,神聖肅穆,蕩氣回腸。猶如大地深處發出,又高遠虛幻如天音。

《國殤》聲中,九個身穿陰陽八卦道袍,頭戴高冠的隨軍道士,手持法器出列。

九個道士都是忠武道宮的道官,他們戴著玄妙難言的面具,要麽手持道經,要麽手持七星劍。要麽手持法鈴,一邊吟唱《招魂》,一邊緩緩起舞。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

招魂歌和國殤軍歌當中,一個道官忽然搖鈴大聲喊道:“陣亡將士有靈,托言曰,來生再為大唐而戰!武魂兮歸來!武魂兮不滅!”

“再生再為大唐而戰!武魂兮歸來!武魂兮不滅!”數以萬計的將士一起大喊,聲動天地。

這是唐軍新規定的‘招魂’,是專門在戰場上為陣亡將士做的法事,是唐軍的精神待遇之一。

元軍俘虜們呆呆聽著《國殤》,看著《招魂》,似乎明白了唐軍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戰場送行完畢後,就是收斂遺體。一面面早就準備好的、繡著唐軍戰旗的被單,蓋在遺體之上,顯得肅穆無比。

為了彰顯對陣亡將士的尊重,唐軍下葬袍澤一律穿上專門的戎服,以紙甲木刀陪葬。

而且,陣亡將士還要加一到兩級軍職軍銜刻制碑文。比如一個普通士卒,碑文上要刻什長,什長要刻都頭,都頭要刻隊正。

真的是生榮死哀。

“陛下,墨寶已備,請陛下禦筆墨寶。”韋素恭恭敬敬的對李洛說道。

李洛來到臨時搭起的小案前,拿起一支蘸滿墨汁的狼毫,揮筆寫下“大唐信陽烈士陵園”十個大字。這就是陵園的名稱了。

接著,又用楷書肅然寫下一副對聯:

“身獻華夏造盛世,血沃中原復漢家。”

橫聯是:武魂不朽。

唐主的字渾然大氣,法度恢弘,此時完全就是大家之筆,已經極為可觀。就是後世書家,也只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