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無奈的戰術

進入九月,在特察局和趙顯的作用下,河南江北超過九成的州縣易幟歸唐。這使得北伐軍成為主場作戰,而原本是“主人”的元軍,卻成了孤軍深入敵境。

絕大多數的驛站通道,都控制在歸唐州縣手中。就是大都的聖旨,都無法通過驛站傳遞到信陽、澠池、瀘州三處元軍大營。

元廷傳遞聖旨的侍衛剛進入河南,就被唐國特務和地方官擒獲,送往開封關押。

驛站被掐斷,這三處元軍無法接到大都的旨意,當然不能擅自撤軍,只能按照既定方略和唐軍決戰中原。

信陽東北,佛狸原,唐軍大營。

佛狸原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征時駐軍之地,所以被稱為佛狸原(太武帝字佛狸)。

之前,佛狸原是一片牧場。元廷假惺惺的“中原歸宋”之後,佛狸原又改回耕地。如今,又成了唐元兩軍對峙的戰場。

十余裏方圓的佛狸原上,兩支大軍氣勢幹雲的相隔五裏對峙,讓秋高氣爽的原野充滿無邊的殺氣。

一杆高高的龍鳳呈祥大纛,佇立在唐軍大營前。整個營盤連綿七八裏,旌旗如林,氣度森嚴。

五裏之外的元軍大營,則只是一圈圍起來的闌珊,裏面是密密麻麻的蒙古包。看似簡單,其實隨時都能夠拔營,簡而不凡。

這片原野上,整整駐紮了雙方三十萬大軍。

其中,元軍騎兵是十萬人,步兵五萬。唐軍騎兵八萬,步兵七萬。

很明顯,雙方都是以騎兵為主。

但是元軍騎兵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要強出一籌。

唐軍大營內,唐主李洛正在召開戰前軍議。

對於李洛來說,這是一場最難打的仗。

因為李洛還是第一次面對高達十萬的蒙古色目騎兵集團。

這十萬大軍可沒有土司騎兵,也沒有南蠻騎兵,而是純粹的蒙古色目騎兵,實打實的北方精銳。

而且數量高達十萬,還是在有利於騎兵的中原地區。

這是一支極其可怕的,足以滅國的騎兵力量。

光看對方十萬騎兵,二十多萬匹戰馬,就知道此戰有多難打。

中軍大帳之內,騎兵大將虎古正在建言。

“陛下,元軍騎兵士氣旺盛,騎射精強,其中純粹的蒙古騎兵就有三萬人。要是他們散開軍陣,以散兵之勢對我軍包圍騷擾,逼迫我軍只能一直保持陣型,則日子一長,我軍就不堪其擾了。”

“可要是主動接戰,對方未必會給我軍機會。更討厭的是,元軍完全可以不和我軍決戰,而是四處出兵,對中原百姓燒殺搶掠,以補充糧草。而我軍將無可奈何。此戰,是否要不惜騎兵損失,硬生生的拼消耗,先滅了元軍步兵?”

李洛聽著虎古的話,皺眉思索,陳淑楨等將帥也苦苦思索。

北伐之前,雖然也想過這些問題,可始終抱了元軍主動決戰的心思。

但如今,元軍遲遲不主動決戰,這戰局就玄妙起來。

元軍騎兵更多,騎射更強。唐軍要是主動接戰,元軍騎兵完全可以無視的避戰,甚至脫離戰場,四處殺燒搶掠。

這是李洛最擔心的。

元軍騎兵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元軍騎兵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而唐軍騎兵是兩人三馬,最多就是一人雙馬。

這機動性,還是要差不少。

唐軍騎兵雖然超過二十萬,可是益州、雍州、恒北、南洋、瀛州、東州等要地,哪裏不需要一些騎兵駐守?就是越州荊州等內地,也不能一點騎兵都沒有啊,每個州總要留下一兩千騎兵應急。

這次北伐,唐軍抽調了十三萬機動騎兵,已經是最大限度了。

沒辦法抽調更多了。

“大汗。”哲劄站起來,“蒙古騎兵的控馬帶馬本事,那的確是無人能比,只要他們不想決戰,要消滅他們是不可能的。”

控馬很好理解,帶馬是什麽鬼?

所謂帶馬,就是蒙古騎兵剩余的一匹馬或者兩匹馬,能夠牢牢跟著主人,不會亂跑。一萬蒙古騎兵,往往帶著兩萬甚至三萬的戰馬作戰,要是沒有帶馬的本事,那不是亂套了?

高超的帶馬本事,不但讓蒙古騎兵的貳馬不離不棄,還能隨時換馬。蒙古騎兵在馳騁當中,往往能從一匹馬上跳到另外一匹馬。兩三匹馬輪流騎乘,一日能奔馳數百裏!

如此恐怖的機動能力,天下無出其右。

別說唐軍騎兵做不到每人兩三匹,就算有,也沒有這個帶馬本事。結果就是貳馬找不到主人,會走丟掉,騎士想要換馬時,發現貳馬沒了。

這個問題,唐軍騎兵已經多次發生。雖然唐軍騎兵也會訓練帶馬,可這帶馬的本領與騎射一樣,絕不是幾年內就能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