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要有古代版的“大數據監測”!(第2/3頁)

李織聽到皇後傳見自己,本來覺得很是正常。可她畢竟是個資深特務,立刻敏銳的觀察到顏嬋兒的神色有異,頓時心知不妙。

“顏庶令,娘娘鳳顏可悅?”李織小心的問顏嬋兒。她不敢問出了什麽事,那是犯忌諱的,只能問娘娘心情如何。

顏嬋兒淡淡說道:“娘娘鳳顏平和。”所謂平和,其實意思就是,娘娘不太高興,你小心點。

會是何事讓老師不高興?

李織皺著眉頭,患得患失的進宮,一眼看見鳳凰鄉候也在。

難道是這辛苦,編排我了不成?

“學生拜見老師。”李織大禮參拜,“請老師吩咐。”

崔秀寧的神色此時才算真正的平和。她讓辛苦退下,直接說道:“特察局,還有什麽重要之事,沒有告訴為師麽?”

李織毫不猶豫地說道:“啟稟老師,任何重要之事,無一敢隱瞞老師。莫說學生不會也不敢。就算學生真有那個膽子,那也做不到。內察司,可是天天監督特察局的。”

內察司,名義上屬於特察局,其實是監管特察局的局中之局。在機制上,特察局要想隱瞞情報,很難。

崔秀寧還是很信任李織的,她的語氣也緩和了不少,“那這民間都不能吃李子和鯉魚了,這麽大的事,為何不報?陛下和本宮,何時下過這種禁令?《大唐律典》中,何曾有這一條?”

這是小事麽?

當然不是。

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律法,涉及到天下百姓,那就絕對不是小事!

原來是這事。李織恍然大悟,又暗罵自己大意。

“老師,此事,特察局去年就知道。可各地分局,並沒有專門走情報程序,匯報此事。因為覺得……理所當然!先唐也有類似禁令,官民們覺得正常,我等也就沒有上報。最早時,是江南先有禁令,後來其他地方官都紛紛效仿,這才成為整個大唐民間之禁。是臣等疏忽,請老師治罪。”

沒錯,覺得此事理所當然,再正常不過,所以才沒有匯報。

特務們都覺得這事沒問題,壓根沒什麽不對,不上報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織雖然知道,可也覺得沒什麽大不了,也就沒有稟報。天下之事那麽多,大事重事都不少,豈能事事上報?那娘娘還有安生的時候麽?

崔秀寧聞言不禁搖頭。

她知道,這的確是特察局沒有匯報的原因。

可問題是,這真的理所當然麽?

就因為皇帝姓李,就不許吃鯉魚,吃李子?所有人都覺得正常?

這就是封建專制時代的普世認知。

百姓會不滿,卻不會感到奇怪。

雖然她和李洛沒有下令禁止吃李子和鯉魚,《大唐律典》也沒有條文禁止,可官員們為了討好皇帝和朝廷,會拿著雞毛當令箭,放大一些條款的邊際,形成約定俗成的“律法”。

就是後世,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典型的就是層層加碼,更加嚴格,甚至過度解讀各種“精神”,讓終端執法走樣。

這個口子,一定不能開!

但是,崔秀寧也不好訓斥特察局。畢竟他們不是後世人,他們的思想,還是古人那一套,即便他們學了崔秀寧和李洛的一些新知識,那也無法改變他們屬於古人的觀念。

換句話說,他們要是真的能改變,那李洛也坐不穩皇位了。

“百姓口中之食,本就不多。這天下到處都是李子和鯉魚,怎麽能不讓食用?難道天子的威嚴,需要靠這些來表明麽?這樣只會讓人認為天子沒有胸襟,只會增加百姓的怨氣。”崔秀寧說道,“以後凡此等事,都應該上報。”

她只能輕輕放下。

“遵旨!”李織松了口氣。

第二天,一道廢除禁食李子鯉魚亂命的聖旨,就頒發下來。

攝政皇後代發的聖旨曰:“……大唐以道治天下,順道者皆可為之,違道者皆不可為。李子,時令之果,鯉魚,江湖之鮮,此乃華夏天賜美食,合食之道。因國姓而禁食,不近人情,不合道理。

皇帝天授,其威在德,其法在道……地方官吏,擅自禁食,有傷天子之仁,豈忠君乎?自今日起,不得禁食……官吏再敢有擅出法令,擅改法令者,一體問罪……欽此!”

聖旨一下,很快由通政司火速刊印,通過驛站發送各州郡,廣為張貼。

這道聖旨第一說明皇帝根本沒有禁食李子鯉魚的意思。第二是不許地方官吏再推行此類禁令,第三就是警告地方官吏不要擅自出台和修改法令。

即表明了皇帝的胸襟,表明了天子順應天道,愛護百姓的意思,又狠狠敲打了地方官員。

此事也讓崔秀寧心生警惕。對於民間和地方官場的監測,一定要制定非常量化的指標,建立新的方法論。光靠臣子們的主觀經驗認知,來判斷事物的好壞,來判斷是否出了問題,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