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反唐起義徹底失敗了

眾人看著滿臉質疑之色的高麗王,都是面都譏諷。

“李翼,給他看看。”李洛笑道。

隨即,一個商人模樣的人來到高麗王身邊,取出一份文書,“高麗王,這上面的簽名筆跡,你想必都很熟悉吧?”

高麗王抖抖索索的接過文書,展開一看,竟然是一份《高麗請歸大唐表》!

表文無非說的是高麗本華夏之子,諸夏之邦,而大唐乃華夏正統,請求回歸版圖,以為一統,則萬民歡欣雲雲。

表文的下面,則是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和筆跡。就連一向風骨極佳的安珦和崔質,也簽了名字。

高麗王渾身顫抖,猶如秋風中的落葉。

這個男人深深的明白,他被拋棄了,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欺辱和憤怒如毒蛇般噬咬著高麗王的心,讓他的胸膛快要爆開。

叛臣!無恥之尤!

他很想破口大罵,可哪裏敢?

高麗王呆呆的發了一會兒愣,這才如夢初醒般反應過來。他努力抑制激揚的心潮,杜鵑泣血般啞聲說道:“既是如此,高麗存留,全憑大皇帝聖裁。”

說完了這句話,他竟然心中一松,如釋重負。

認命了罷。

時也,勢也,人力不可違也,夫復何言?

列祖列宗,賰努力過了,可賰無能,保不住高麗社稷了。

既然李唐鐵了心要滅高麗,為今之計也只能逆來順受,萬不可激怒李洛,惹來殺身之禍啊。

他不想死。

可是,高麗王仍然想為祖宗爭取一下。他大著膽子淒楚地說道:“賰不孝,以至於隳廟之禍,誠可痛哉。敢問陛下,王氏宗廟殿宇,可能保留,以盡臣祭祀之孝?”

唐主搖頭:“既然去國號,歸諸夏,則高麗不存,安能保留王氏宗廟殿宇?此舉不合禮制,不可。”

高麗王淚流滿面,“祖陵神道石像,可否保留?”

唐主還是搖頭,“不可。王氏祖陵,有僭越之舉,不合禮制。可用國公之禮更易之。”

高麗王心都在滴血,“可否保留陵號?”

“不可。”唐主搖頭,“高麗本是華夏之土,王氏稱王,卻用陵號,這是何道理?一律改為墓。”

李洛說的對嗎?

不對也對。

諸侯王的墳,的確不能稱為陵,只能稱為墓和冢。可問題是,高麗王不是一般的諸侯王,他們是實打實的國君,當然有資格用陵號。

可是李洛不許,要取消高麗先王的陵號。

這個男人,很霸道啊。

他只允許用國公的名義,來重新定義高麗王陵,取消陵號,削減神道規格,然後賜予高麗先王的謚號。

比如高麗太祖王建,李洛準備改為“樂浪公”,謚號為文襄。這麽幹,高麗太祖就變成“樂浪襄公”。

他的顯陵,就必須要變成“樂浪襄公之墓”。

就是這麽任性。

這一整套的“文化工程”,李洛和韋素君臣早就策劃完成了,高麗王還蒙在鼓裏,兀自為祖宗爭取條件。

他想不到,唐主會這麽狠啊。

這何止是滅國?這是要滅史啊,是要抹除高麗國在歷史上的痕跡。

後世只熟悉其實沒有過的樂浪公國,不會熟悉什麽高麗國。

沒錯,高麗史書,李洛也要大肆刪改。改燒的燒,該毀的毀,除了中原印記,有獨立文化的印記,都要抹除。

尤其是南部三韓地區的彌生文化痕跡,無論是文字記載還是歷史遺跡,全部要清理幹凈。同時強化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的歷史。

整個半島,只能有一種文化遺留,那就是華夏!

大特務李翼,不用李洛吩咐,就開始啟動這個計劃了。李翼早就整理了所以的資料和情報,一旦動手就是高麗前所未有的文化災難。

金富軾編纂的史書《三國史記》,就是李翼的重點。李翼已經組織了一幫人,準備大肆修改《三國史記》。

在大特務的計劃中,《三國史記》中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純粹成了華夏移民建立的諸侯國,和半島土著沒關系了。

就連書名,也會變成《三藩史記》。

等於說,已經獨立千年的半島歷史,完全就是華夏史的一部分。

至於原版的《三國史記》,全部焚毀。凡是涉及相關歷史的文獻典籍,能刪改的就刪改,不能刪改的就毀掉。

這些,高麗王都不知道。事實上,此時就算他知道,也不會關心了。

“該給你的,朕會給你。不該給你的,你不能要。王賰,朕的寬恕之道為你而設,你畢竟曾是一國之君,只要順應天命,便富貴猶存,不失公候之位。”

高麗王深深磕頭,“臣賰謝陛下隆恩……”

做個富家翁,總比被殺好的多。不然,他又能怎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