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衣被天下!

一道旨意頒布下來,影響深遠的《洪武政要》就在這一日誕生了。

從今之後,李洛的為政措施,君臣召對,都輯錄在《洪武政要》。

司錄郎中揮毫錄下:洪武元年,八月二十五。上曰,政者公器也,當天下聞之。朕不使太宗專美於前,是為孝也。

李洛繼續說道:“眼下大事眾多,千頭萬緒。諸卿但精誠團結,勠力同心,各盡其力,無有不成。”

“古往今來之興亡得失,無不出於朝政也。趙宋怎麽亡國的?所謂弱兵冗官,都是表相。根本還是朝政。”

“朕有一個辭藻,叫效率,希望諸卿常用之。何謂效率?就是做事夠不夠快,夠不夠好。”

“還有一個辭藻,叫執行落實。這些話,之前皇後都教過,朕也不再重復。朝廷有了好的決策,各部有了好的效率,基層有了好的執行落實,那就能立竿見影,一杆到底!”

“我大唐各部各司各司其事,分工明確。不會像趙宋那樣疊床架屋,人浮於事,相互推諉。無論朝堂還是地方,是哪個衙門的責任,就是哪個衙門的責任。哪個環節出了事,就找該找的人。”

“吏部,從今日起,拿出一個考評制度。做好之後交給政事堂談論。我大唐的官不難做,公心用事就行。但也不好做,誰也不能濫竽充數的混日子。”

“諸卿要記住,大唐最大的敵人不是蒙元,而是自己的私心。人皆有私心,可若能做到先公後私,那就是賢臣良牧。若是先私後公,那天下必亂,私亦不可得也。”

大臣們見皇帝說的嚴肅,紛紛跪下恭聽聖訓。

“以後凡是大事,必要立項。項目名目,立項者誰,主辦者誰,協辦者誰,督查者誰,耗時耗費,目的達成,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洛這是把施政大事用項目制來管理。通過項目元素來量化執行。

“比如,馬上要運送糧草軍餉去松江,準備征日之用。這項目當然是軍事,那就應該軍師府立項。可又主要是兵部的差事,那就由兵部主辦。但又牽涉到財部和交通寺,那就由財部和交通寺協辦……”

“何時糧食必須要出庫,何時銀子要出庫,何時又能到,到多少,質量和損耗如何,運輸成本多少,誰負責接受……都要有章程。監察者,就通過這項目各環節定的計劃章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查。”

“這麽幹,聽起來很繁瑣,但總比事情走一步做一步要好。項目有很多環節,按序漸進,擊鼓傳花,卡在哪個環節了?因何原因卡住了?對著項目一看,清清楚楚。”

“朕就是舉個例子。具體的事情,還需要諸卿去辦。朝廷做大事,往往牽涉很多衙門,要是不立項明晰職責和環節,那就一定會相互扯皮,推諉,往往事情偏偏辦不成,還挑不出誰的錯,這就是趙宋的教訓。”

大臣們深以為然,陛下說的好啊,這就是趙宋的教訓。

文天祥可是深有體會的。

當年,他在江西抗元,向宋廷要一批軍器。這本是簡單之極的一件事,卻足足折騰了大半年,誤了戰機。

很多時候,前線的軍隊都因為缺糧缺兵器潰散了,朝廷的運輸隊還沒出發,甚至批文手續還沒完成。

這樣的情況,在宋廷再正常不過。這還能好的了?

這焉能不敗呢?為何私兵反而能打仗?就是因為效率高,執行很快。

李洛繼續說道:“凡事跟著錢糧走,總不會出錯。任何項目,都需要財政支持。所以,財部的審計司,要熟悉實時行情,不能被蒙蔽,才能核算出合理預算。監察者和禦史台跟著錢糧查,就能查出問題所在。”

“所謂決策,就是立項。哪怕僅僅是下一道告國民書,那也算是項目。為何?因為要張貼天下,需要用掉很多紙張,要雕刻印刷,就算用的錢少,那也必須財部審計。”

李洛的意思很簡單,只要是用錢用資源的,就一定要當成項目來管理。

僅僅是一道稱帝的詔書,就要印刷十萬份,耗費的紙墨費用就要數千元,能不立項?

眾臣深以為然,一起下拜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李洛說完,看向崔秀寧,“梓童還有什麽補充麽?”

崔秀寧對大臣們說道:“秋糧還有一個月就要收割了。但新設置的九個州,都是缺糧的。納稅之後,農民只有口糧,沒有余糧賣,當地的非農戶口,吃什麽?那就需要從老五州調集糧食,可如此一來,路上的消耗就不得了。”

“本宮以為,戶部不要在新九州納糧稅,這樣農民就有余糧賣,當地非農戶口就有糧食買。朝廷就不用千裏迢迢的運糧支援了。”

“今年新九州的糧稅,累加到明年再一起征收。可如此一來,朝廷的糧稅就少了。怎麽辦?就在老五州買糧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