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違抗王命,這不是找死麽?(第3/5頁)

李簽當然已經了解過唐國制度。但他聽到李洛任命自己為參議,還是很高興。

雖不執掌實權,但一下子能得到一個三品參議,已經很不錯了。

“臣自歸唐,敢不為大唐效力?謝大王信重。”

李簽毫無推辭之意,立刻下拜謝恩。

他接受這個官職,那就是唐國之臣了。他是做過高麗宰相的人,執掌大權多年,做個參議的確落差很大,可此刻這個官職對李氏卻至關重要。

“李卿平身。”李洛扶他起來,“李卿久在官場,但大唐政治與高麗不同,與前宋亦不同,李卿上任後,少不得要了解一二。”

這其實是委婉的敲打李簽。

意思是,大唐自有大唐的一套,你別把高麗官場的那套帶到大唐。

李簽立刻會意,“臣遵旨。”

李洛給了這個曾經的“伯父”一個三品參議,至於李簡這個曾經的“父君”,一個縣令都沒到手,更別說李若愚和李知易等人了。

他們心中,要說不失望怎麽可能。

最後,李洛又賞了金氏和李蕙質等人一些雲錦,賞了李簡李若愚等人一些字畫,就打發了他們,派人送他們回到賞賜的宅院。

李氏族人來到李洛賞賜的宅院,看到雖然遠不能和李氏家城相比,但也是一個五進大宅。

等到眾人安頓下來,這才終於踏實了不少,又聚在一起議論。

“如今老夫已經是唐國之臣。無論家宅內外,提到唐王,不可再直呼其名,不然傳到唐王耳中,那就是不敬之罪。你們都明白了麽?”李簽上來就叮囑道。

所謂禍從口出。要是家中誰說出李洛雲雲,一旦被人告發就完了。

李若愚道:“父君放心,這點分寸我們還是有的。”

李簡也說道:“眼下今非昔比。你們在外,一定要小心謹慎,低調行事。李氏,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李知易等人道:“叔父所言極是,當是如此。”

李簽嘆息道:“家中大變,也只能如此了。好在老夫還得了一個三品參議,官身還在,也沒人敢欺負我們。”

“你們幾個雖然官職沒了,但還可以考科舉。以你們的才學,到時不怕沒有官做。倘若大王真得了天下,我等也能水漲船高。切記,既然已為唐人,就不要在三心二意。”

李蕙質也道:“父君說的是。女兒在臨安多日,聽坊間議論,唐王和王後有聖王聖母之名。觀唐王施政之風,極為務實,對百姓太過仁慈。女兒認為,只有照著這個法子做,我們才有出頭的機會。”

“還有,唐國吏治與歷代不同,行賄受賄不但是重罪,還會身敗名裂,禍及家人,被稱為害官,失貞……總之,風險極大。”

她這話,當然是提醒父親李簽的,怕他收受賄賂。

唐國不但吏治嚴苛,就是民間,一旦因為利益關系送禮,也會被定義為失貞,無道。一旦被告發,禮物歸告發者所有。送禮人和收禮人並在街頭示眾,貼上白紙,寫上失貞無道某某字樣。

一旦禮物過重,送禮此數過多,還會取消唐國國籍,貶為奴隸。理由是,失貞無恥者,不配為華夏子民。

之前臨安一個布商,因為送禮給各大布店,結果被告發,貶為奴隸。

還有戶人家,因為給學堂先生送禮,被遊街示眾。

據說,還有人奏請唐王,禁絕嫁妝和彩禮。

李蕙質把這些一一說出來,李簽等人良久不語。

“吏治苛刻說的過去。可民間也管,真是太苛刻了。”金氏搖頭,“唐王和王後如此做,百姓沒有怨言麽?”

李簽搖搖頭,“你們錯了。此舉看此苛刻到不近人情,其實卻是大道理。這個大道理便是:公正!”

“你們想,學生和先生送禮在高麗是常事。結果就是,先生不再公正。送禮的照顧學業,那沒錢送禮的呢?師徒之誼,何在?”

“這樣一來,就成了風氣,每個學生都送禮,看誰送得多。那麽好的苗子就可能被埋沒,影響國家人才大計啊。而且這樣的學生,自小就懂得行賄,長大之後做了官呢?”

“還有商人送禮,看似和朝廷無關,卻事關重大。長此以往,朝廷采購,民間買賣,參與的商人都是以禮開道,貨物賣的好不好,不是質量說了算,而是看誰會鉆營取巧。”

“天下財物,不可能因為送來送去而增加。卻為此耗費很多精力,讓人做事以鉆營為先。踏實做事的少了,天下財物就少了。從大局看,人人皆受其害。以至於送禮為常,不送為怪。公正大損,民心浮躁也。”

李簡點頭:“兄長所言極是。看似不近人情,近乎荒謬,實則高明至極。這一招,是汙送禮之名,先讓人不敢,再讓人不恥。送禮者下賤,收禮者也下賤,這風氣就刹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