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大王真有太宗遺風……朕女必為一國之母!(第2/5頁)

潘州已經被改為松潘郡。事實上現在這裏屬於吐蕃宣政院的轄地,只是後世屬於四川罷了。也就是說,李洛不光收復了益州,還拿了一小塊吐蕃領地。

松潘郡離吐蕃的確太近,但畢竟是高地草原,太適合訓練騎兵了,利大於弊。

楊漢明又進言道:“兄長,既然松潘郡的人擅長騎馬,為何不多招募騎兵呢?”

李洛點點頭,“那就從分到田地和牧場的松潘百姓中,再招募一萬騎兵。招兵之事,還是由州牧衙門來做。”

松潘曾經是吐蕃帝國領土,有吐蕃人,羌人,漢人。這幾族相互影響,風俗變得漢不漢,蠻不蠻。但多有騎兵苗子。

如此一來,新招募的四萬騎兵,一半來自松潘。可李洛不擔心他們會反叛。因為這些新兵都是之前受土司壓榨的牧人和貧農,對李洛都是有感激之心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被土司橫征暴斂的吐蕃農奴和羌人牧奴,就因為李洛是漢人,就背叛讓自己翻身的唐王,再為土司貴族當牛做馬?

那該有多傻。

黃澤見到牟應龍的建議被采納,也立刻說道:“大王,如今都江堰年久失修,淤塞嚴重,不利於益州大治。還請大王盡快修復。”

“善哉。”李洛點頭,“此事寡人已經在琢磨。只是都江堰工程復雜浩大,寡人身邊,並無精通水利之臣,是以一時沒有下令動工。”

都江堰這樣重大的水利工程,建的不容易,修起來同樣不容易。遠沒有別人想的那麽簡單。要是一個外行來主持,會耗費更多人力物力,也耽誤很多時間,甚至會在汛期引發洪水。

李冰修建都江堰後,四川變成天府之國。李冰留下治理都江堰的六字遺言:“深掏灘,低作堰。”歷代都牢記這六字真言,一直沒有出事。

可蒙元占領四川後,卻亂修一氣,采用鐵人鐵馬加固加高河岸,不但徒勞無功,浪費民力財力,還使得蜀中開始洪水泛濫,讓都江堰殘破不堪。

蜀中是盆地,自古就常為岷江所患,容易變成“千裏澤國”,所以水利事關重大。

“大王放心。”文天祥笑道,“善於水利者,臨安就有一位,之前的江浙行省都水少監任仁發。”

任仁發?

李洛知道這個任仁發,乃是松江水利世家出身,主持過不少工程,也算是個歷史名人了。

喬布也說道:“大王放心,這個任仁發雖然做過元廷的官,但並無劣跡,還是可用的。”

“好。那就任用此人為工部都水司使,調到蜀中主持修復都江堰。”李洛當機立斷的做了決定,只爭朝夕。

要是今年蜀中洪水泛濫,那就麻煩了。他必須緊迫起來。

遠在江南的任仁發,萬萬想不到自己悶在家裏發愁前程,千裏之外就一個四品官位到手。

張達善建言道:“大王,蜀錦天下重,本是重要財源。武侯以此為北伐之資,歷代皆重。可蒙元南侵益州淪落以來,民生凋敝,百業衰敗。這蜀錦也是如此。懇請大王興復蜀錦,以為富蜀之策。”

四川古稱“蠶從之國”,蜀字,就來源於此。可見蜀地自古絲綢工藝極其發達。而蜀錦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蜀錦由於工藝繁復,染色特殊,向來很是貴重,有寸錦寸金之說。所以歷代都在成都設立專門機構,管理蜀錦,這也是成都被稱為錦城的由來。

四川蜀錦與金陵雲錦,姑蘇宋錦,廣西壯錦合稱為“四大名錦”,而尤以蜀錦為貴。

可從元朝開始,蜀錦開始沒落了。很多傳承千古的技法失傳。到了明朝就更加式微,從名錦之首,淪為二流。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四川不再富裕。

李洛聽了很是重視,“漢明,你回衙後即刻發出告示,招募幸存的蜀錦織工,設立蜀錦局。挑選心靈手巧的女工來教授傳承織錦技法,錢糧上不要小氣,此事要快辦。”

接著,鄧光先又建言“官牲借民”之策。因為雖然均田令已經實施完畢,農夫都分到了田地,可民間耕牛奇缺,嚴重影響了耕種。

“官牲借民”之策,是讓朝廷把暫時不用的驛站牛馬,軍中騾馬,甚至暫時閑置的戰馬,借給農夫耕種,渡過至關緊要的春耕難關。

這可是個好辦法啊。馬耕田雖然不如牛,卻比人要強多了。

李洛立刻毫不猶豫的答應。

“大王真是從諫如流,深有太宗遺風啊!”眾人都是心中高興,口上稱頌李洛從諫如流。

一時好一派君臣相得的溫馨畫面。李洛覺得他們的諫言言之有物,一語中的,都是可用之才,所以心中高興。而牟巘等人則是認為得逢明主,才有所展,大快平生。

李洛忽然對黃澤說道:“黃卿,寡人聽聞你在新編一出戲,叫《唐王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