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唐國大朝,當務之急(第2/3頁)

原來,宋朝滅亡後,臨安皇宮的數千宦官頓時沒了去處,淪為城中的最底層。這些年很多宦官沒有熬過來,現在也不剩多少了。

另一個官員也出列說道:“大王,周侍郎所言不差。這宮中,終究不能缺了閹人。宮中侍女雖多,但沒有閹人做工,很多事力不能及啊。再說,自古宮中皆有閹人,我大唐不用,恐為天下後世非議也。”

李洛點點頭:“準奏。著禮部會同臨安府尹,警士堂,遴選宋宮閹人。只要沒有劣跡者,皆可入宮。”

林必舉出列奏道:“啟稟大王,如今四州人口田畝皆已經普查經界完畢。各地數目由鄉村公所詳查後匯總上報,很多歷年逃匿的隱戶,討戶,流民都被搜檢,料無偏差。”

“浙州有人口一千一百一十三萬余;揚州有口四百六十萬余(蘇南皖南);贛州(江西)一千三百二十四萬余;閩州四百零八萬余;東州一百一十一萬余。我大唐四州人口共計三千四百萬口。”

李洛和崔秀寧都露出笑容,三千四百萬啊,接近南宋的一半人口了。南宋在冊人口最多的時期,也才八千多萬啊。當然,南宋沒有統計漢人之外的人口。而唐國這次的普查不止是漢人。

文武大臣聽到林必舉匯報的最新數字,也都神色振奮。

卻聽林必舉繼續說道:“四州共有水田一百兆三千四百七十七萬余畝,旱地一百兆四千七百二十一萬余畝……”

這個數字已經占到南宋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了。

“只是,雖然水利灌溉工程已經修葺完善,可民間急缺耕牛。這些年流民四起,百姓無奈之下宰殺耕牛,加上元軍頻繁征發耕牛服役,導致耕牛數量大減。”

“如今,民間耕牛總共只有十七萬頭,不足宋時一成啊!百姓耕地,男拉女推,一家數口一起上陣,也抵不過一頭牛啊。”

林必舉說到這裏,滿臉憂色,“大唐要恢復農耕,如今最緊要的大事,就是耕牛。沒有大量耕牛補充,明年夏秋要想豐收,絕無可能。”

李洛也皺起眉頭,糧食是除了人口外最重要的資源。明天能不能豐收,決定了唐國能不能開疆拓土。

可是,他上哪裏去搞那麽多耕牛?

崔秀寧道:“遼東的鹽馬貿易,全部改成鹽牛貿易,行不行?”

林必舉苦笑道:“啟稟王後,這缺口太大了。遼東一年才能來多少牛?臣算過,最少需要五十萬頭,才能滿足全面復耕之需啊。”

君臣議論半天,也難以短期內解決耕牛問題,李洛只好宣布散朝,容後再議。

……

“耕牛是個大事,要抓。但傳國玉璽也是大事,而且夜長夢多,我們要趕緊行動。”

李洛和崔秀寧回到後宮,就直接談論到傳國玉璽。

“問題是,派誰去呢?這麽重要的事,到底派誰去合適?”崔秀寧道,“你要準備打仗,應對元軍反撲,肯定走不開。要不我親自去?”

“你去?不行!”李洛想都不想的拒絕,“傳國玉璽是很重要,但在我眼裏還沒有你重要,你不能親自去冒險!”

兩人正在商議行動人選,忽然有人求見。

特察局總務處的李綿趕過來匯報一個重要的消息。

“大王,老師,雲南軍情!也先帖木兒已經攻入緬甸京城蒲甘,殺了蒲甘國王官員一千多人,蒲甘城被元軍屠城!蒲甘已亡!”李綿取出一份文件。

緬甸亡了?

李洛和崔秀寧對視一眼,雖然並不意外,卻多少有點感慨。

緬甸蒲甘王朝堅持抵抗一年,還是亡國了啊。

這一年時間,緬甸拖住了也先帖木兒的重兵集團,硬是讓十幾萬精銳元軍無法北上攻打東南。

客觀上,也是緬甸的堅持抵抗為反元勢力爭取了更大的空間。

南方元軍最精銳的兵馬,就是雲南王的大軍。無論是張弘範,還是完哲都,忽都帖木兒的兵馬,都沒有雲南王那麽多騎兵。

據情報,雲南王的攻緬大軍有十六七萬,其中騎兵就超過七萬。

這還不算,與張弘範等三人以漢奸軍為主的軍隊不同,雲南王的大軍中漢奸軍很少,不會超過五萬人,大半都是蒙古色目兵,西南蠻兵,甚至金齒兵。

這些兵馬本身比較野蠻,又以搶劫戰利品為生,這些年跟著元軍嘗到了很多甜頭,戰鬥意志不是漢奸軍能比的。

李綿繼續匯報:“也先帖木兒在蒲甘國大肆招募各寨蠻兵,搶劫蒲甘國的糧倉,大象,馬匹,奴隸。他們北歸時,肯定不會缺乏糧草,可能還會增加幾萬蠻兵。”

李洛點點頭,“正常的很。也先帖木兒滅了蒲甘,聲勢大振,蒲甘國內很多墻頭草的豪族都會歸附。不過,也先帖木兒要想北征兩江湖廣,起碼還需要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