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快州失陷,意味著洪安防線徹底瓦解,已經沒有力量遲滯元軍荼毒越中了。

那麽,越中上千萬畝的春稻,將沒有機會收割。

春稻成熟起碼還要一個月,而元軍最多四五日就能到達天長府。

越中三百裏大多是平地,是安南僅次於紅河平地的產糧區。因為元軍去年就入侵,紅河平地已經兩季沒有種糧食了,百姓都撤入了叢林。

這樣,整個安南好幾百萬人口,就指著越中的春稻,以及長安倉的糧食了。

可是如今,長安倉的糧食被宋軍趁火打劫偷走,快州又失陷。如此禍不單行,怎麽得了?

好幾百萬張嘴巴,吃什麽?

將士們不戰死,也會餓死!

“太上陛下,如今禁軍只剩數萬人,長安倉被搶劫,軍中很快就會缺糧。此戰已經無法打下去了,請太上陛下立即下旨,西狩天長山!”等到救醒陳晃,黎文休首先奏道。

陳光啟也道:“事急矣!請皇兄速速決斷,元寇不日就將兵臨古禮城了!”

“父皇,請決斷吧!”陳昑也焦急地說道。

大多數安南大臣,此時都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個欲哭無淚。但一向求和心切的昭國王陳益稷,不但不悲,反而心中欣喜。

但他也很急。只是他急的不是如何保衛大越。他急的是如何降元,才能得到最大好處。

同樣在焦急,原因卻不同。但看在別人眼裏,還都以為昭國王殿下也憂心國事呢,哪裏會想得到他是在為降元著急?

和陳益稷有相同心思的還有好幾個大臣,都是陳益稷一黨,屬於投降派。

甚至,這幾個大臣的心思比陳益稷更加不堪。陳益稷只不過是為了王位,希望降元後成為第二個高麗王。

而這幾個大臣,卻早抱了改換門庭的心思。他們在大越是做官,到了元廷不也是做官麽?只要有官可做,有錢可領,給誰做官不是做?至於大越會如何,關我何事?

此時,不少大臣都動了求和的心思,但多半是為了大越。

一個大臣出列奏道:“太上陛下,如今戰無可戰,兵糧兩缺。微臣以為,可否,可否重開議和?”

另一個大臣也舉笏低頭說道:“太上陛下,大越連連大敗,為今之計,議和才是上策啊!微臣以為,應答應元廷條件,取消年號,改為行省,效仿高麗故事。”

接著,又有幾個大臣出列贊同求和。

他們擔心的是,只怕就算答應元廷的要求求和,元廷也不會答應了。仗打到這個份上,有眼力的人都看出大越打不下去了。最好的結局,也是撤到山林,當山中朝廷。

陳益稷聽到有大臣提出全盤答應元廷條件,頓時緊張起來。他一邊暗罵提出求和的大臣,一邊希望太上皇不要答應。

太上皇要是答應求和,還有自己什麽事?大越的確要投降,的確應該效仿高麗,但應該是他陳益稷來主導,而不是太上皇陳晃。

陳晃似乎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老人,滿面都是蒼涼淒絕之色,他突然拿起案上的玉如意,“啪”的一聲摔的粉碎。

“玉碎,不改白!”陳晃厲聲喝道,“朕誓與韃虜周旋到底!”

“翰林院待詔!”

“在!”

“擬旨!令各路府百姓火速離鄉,就近入山!無詔令不得擅自出山!”

“擬旨,所有王侯大族存糧,即日起統統借入國庫,統一調配!”

“擬旨,太上王京所有臣民百姓,明日出城,隨朕西狩天長山!”

“擬旨,除卻一萬禁軍,兩萬鄉軍隨朕西狩,其他所有兵馬盡付昭文王陳日燏,封陳日燏為都督內外諸軍事,使持節,抗虜大將軍!讓他務必拖住元寇,讓大越軍民順利進山!”

陳晃一連串下了好幾道聖旨,就令轉運宮中庫藏,圖書典籍,務必明日大早前全部裝車。

幾個之前建議求和的大臣,此時哪裏還能再勸?只能遵從聖旨,匆匆回家裝載行禮。

聖旨一下,整個古禮城頓時亂成一片。

古禮城是太上王京,是僅次京師升龍城的第二大城池,是事實上的越國京師。古禮城中人口十余萬,多有高官貴戚,怎麽能說走就走?

難道不能守嗎?

所有人都知道,就憑如今剩下的殘兵,以及快要耗光的糧食,是無法守住的,也沒有守衛的意義了。

陳晃為了彈壓兵變,兩萬禁軍全部進城,以防萬一,敦促城中軍民準備“隨駕西狩”。

緊接著,古禮城中奔出幾十匹快馬,帶著朝命分赴各地。

接下來三天,首先是整個天長府,然後是整個越中,都被“離鄉入山詔”驚的動蕩不安,越國百姓頓時陷入猶如末日般的恐懼之中。

當夜,整個古禮城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人群,無論是官員還是軍民,全部在緊張無比的搬運東西。車馬,一時間成了最緊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