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忠武神宮……元軍大敗

當鄭思肖看到石經閣的先秦古簡時,更是激動的難以制止,竟然放聲痛哭起來。鄭思肖和文天祥不同,他是個純粹的學者,雖然帶著文人的狷狂,但也更加至情至性。

所以失傳古簡對他的沖擊,更甚於對文天祥的沖擊。

“君上,這是天命啊,天命!”鄭思肖又大笑起來,“何止是唐國天命,更是華夏底蘊,此乃夏也!”

李洛笑道:“憶翁先生,這些古籍面世,可否能正本清源,改革理教,矯正文道?”

“可!”鄭思肖毫不猶豫地說道,“這些古簡才是文統所在,淵藪也。代聖人立言之人,要無地自容了。在下一直以為,儒者道也。道,儒之本也。然而如今變成了朱程理學,簡直謬之千裏!”

華夏的文道,從宋代開始更替,傳承千年的“漢學”被“理學”取代。理學的本質是“道德宗教”,主張道德即天理,從而教化本心,進而以德治國!內聖外王!

也就是……德之道!

是不是很高大上?

相對於研究經義訓詁的漢學,理學具有很大的進步性,在思想層面有了質的飛躍,上升到哲學宗教的高度。理學不是憑空生造的,而是根據先秦道家和儒家學說,“復古”而來的。

理教是崇拜道德天理的宗教,最高神是“昊天上帝”,也就是天道。其次是代表天道的天子,再就是傳承天道的祖宗父母,最後是教授天道的老師。屬於分層次神格崇拜,類似佛教和基督教。

理教是很精致很嚴密的宗教。理教的廟宇,就是無處不在的孔廟。理教,是糅合儒、道、釋的本土宗教。

所以,李洛想到很多穿越者全盤否定理學,喊打喊殺,就很為他們尷尬。你們搞清楚理學是什麽了麽?

理學和科舉一樣,是很好的形式。然而和科舉一樣,都是在內容上太過於狹窄,最後造成弊大於利。

科舉考試的內容太狹窄。理學也一樣。

理學只是規範了道德人格,而對自然哲學(格物)完全忽略了。同時,理學宣揚超越種族的普世仁愛思想,太過於超前,弱化了民族尚武精神,抑制了擴張進取心。

第二,理學規範太過苛刻死板,尤其是對婦德,甚至發展到變態的地步,禁錮了思想。

所以,李洛從來沒打算全盤否定理學,只是要動大手術,在內容上改革,完善。將理學儒教裝進道家的大筐子。

新的理教,就是道教。你不是規範人之道(道德)麽?好。武士也是人,那你再增加一個武道規範吧。武士道,也交給你了。

你不是崇拜天道麽?好,自然大道就是天道。那麽,自然大道你也要管。你不能光管人,不管事。萬物自然皆有靈麽,不能厚此薄彼啊。

你不是說天道自然麽?好,女子裹小腳可是違反自然的,這個你也要管。

最後,仁愛是好的,可那也要看對誰。聖人的仁恕之道,難道也是為敵人和強盜所設的麽?以德報怨,何意報德?所以,你必須提倡華夷之辯,提倡內外有別。

……

李洛把這些想法一一告訴給鄭思肖。鄭思肖聽得眼睛越來越亮,李洛所說的,很多都是他想到過的,而且比他想過的更加宏大。

想不到,唐公年紀輕輕,竟然有如此見識,真是天授之才啊。

就是文天祥,也聽得愣住了。雖然儒與道有淵源,本身的確也算一種道,可化儒為道真的可行麽?

“憶翁先生,寡人適才所言,能否完成?”李洛很期待的問道。

鄭憶翁道:“有古簡遺書在手,君上再廣招名儒,倡以大義,又逢蒙元打壓儒家,此事必成也!”

他說的不錯,倘若現在大宋還在,李洛和他的想法很難實施下去。但現在不同,由於蒙元入主中原,漢人亡國,天下的讀書人都在痛苦的反思,反思為何亡於夷狄之手。

加上忽必烈這個“儒教大宗師”取消科舉,打壓漢儒,視漢人百姓為奴,所以儒士們目前很不自信,正處於空前的迷茫中。

在這個時候改革理學,化儒為道,不但阻力最小,甚至讓儒士們看到希望,找到安慰自己的借口。

“好!那此事就拜托憶翁先生了!”李洛很高興的表態,“寡人打算任命憶翁先生為天道府大天師,兼五廟祭祀大臣。全權負責改革理教,化儒為道。”

鄭憶翁奇道:“五廟祭祀大臣?”天道府大天師的官職雖然他沒聽過,卻知道是什麽意思。他本人雖是大儒,信仰的卻是道家,這個職務是適合他的。

可五廟祭祀大臣,是個什麽章程?

文天祥主動解釋道:“我唐以道家為國教,但這道家卻也是改革過的。道家有五大廟,分別是祭祀天道的太上老君廟,祭祀天子和祖宗的炎黃廟……合稱五大道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