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征服者的姿態

平安城長十裏,寬八裏,面積有長安的四分之一,城高四丈,完全仿造長安和洛陽建造,是日國最大的城池。

如今的平安京由於皇權衰微,政治上已經沒落了。但經濟商業仍然繁榮,城中人口達二十萬,也是日國人口最多的城池。

然而,城中的武備,卻極其空虛。上至天皇公卿,下到城中百姓,看都元寇大軍出現,都是猶如末日降臨。

京都地區原本有兩支精兵。一支是六波羅探題的京都鎮戊軍團,一支是平安城內的禁衛軍團。本來,要是這兩支精兵都在,憑借著平安城的高墻深壕,敵軍要想攻下平安城絕對是會傷亡慘重。

可是由於幕府之前要集中兵力反攻九州島,將京都地區的兩個精銳軍團全部調往鐮倉,竟然把京都重地變成無兵防守的地方。就是京畿地區的武士和豪族私兵,都抽調一空。

沒辦法,日國的常備精銳軍隊太少,倘若不把京都地區的兩支精兵調到關東,鐮倉幕府的基幹戰兵就不足敷用了。新兵總要老兵來訓練吧?總要有軍官統帶吧?

京都朝廷當然會反對將兩支精銳軍團調走。但兵權都在幕府手裏,天皇公卿的反對自然屁用木有。

那麽城中還要多少兵呢?只有守護宮城的兵馬五百。這五百人屬於忠於天皇的侍衛軍,乃是真正的常備武力。再就是各家公卿的護衛私兵,加起來也不過千人。

除此之外,就是臨時招募守城的幾萬青壯,連像樣的武器都缺乏。

建禮門(唐門)外,李洛駐馬護城河之南,看著巍峨的城池,心裏也在掂量。

打,肯定是能打下來的。但是傷亡,最少也有幾千。

先勸降吧,就像打大宰府那樣。勸降不了,再攻城不遲。

李洛親自寫了一份勸降書,蓋上私制的大將軍印,讓後吩咐命人將勸降書射出城中。

城樓上如臨大敵的守軍,雖然知道是勸降書,但也不好隱瞞,只得快速送到“天子”的京都禦所(皇宮)。

日國皇宮叫紫宸宮,是縮小版的唐代大明宮。紫宸宮東西一裏半,南北兩裏半,宮門九重,殿宇二十九座,比小家子氣的明清紫禁城更大。而主殿紫宸殿,連名字都和唐代大明宮三大殿之一的紫宸殿一樣。

紫宸殿作為紫宸宮的主殿,是大朝會之所。紫宸殿禦座後面,設有多位唐朝皇帝、名相、文人的畫像和傳記。群臣叩拜天皇,也在叩拜後面的唐朝君臣畫像。

此時的後宇多天皇(世仁)不在正殿紫宸殿(南庭),也不在常禦殿(後宮),而是在日常議事的清涼殿(東庭)。

可是,世仁年僅十四,還是個半大孩子。所以京都朝廷實際上由身為太上天皇的龜山上皇掌控,實行所謂的“太上院政”。在平安朝,京都朝廷的真正話事人多是太上皇,當今天皇反而多是擺設。

所以,雖然天皇和滿朝公卿齊聚清涼殿的“東庭”,但坐在禦座上的卻是龜山上皇。

小天皇安安靜靜的坐在父皇的一側,低眉斂目。而滿朝公卿大臣,卻都昭穆有序,按照品級正坐在蒲團上。

清涼殿上近百人,卻一聲咳嗽也無,只聽到龜山上皇撚動佛珠的聲音。

龜山上皇今年不過三十出頭,可一夜之間卻蒼老了十歲,鬢角已霜了。華麗高貴的皇冠皇袍,也完全掩飾不了他的憔悴和悲苦,以及眼底的恐懼和憤恨。

“元寇兵臨城下,除了徒勞守城,就沒有其他辦法麽?”龜山上皇聲音嘶啞地說道,語氣中滿是疲憊。

城中真正的兵馬,不過一千多人。除此都是缺乏武器的青壯,如何能守得住?一旦守不住,會是什麽後果?

元寇“據城抵抗則屠”的話,已經傳遍本州,京都君臣焉有不知?倘若抵抗了,可是又沒守住,那全城二十萬人,豈不都要被屠戮?

那種情景,想想都可怕到極點。

五百年的平安城,真的要完了麽?

“攝政,你說說,如今情勢,該當如何?”龜山天皇問太政大臣鷹司兼平。太政大臣乃三公之首,在天皇成年前稱為攝政,天皇成年後稱為關白。

太政大臣聽起來大的不得了,可是天皇都被幕府架空,別說他這個首輔了。

所以,鷹司兼平這個空頭首相,一點辦法都沒有。他顫巍巍的站起來說道:“陛下,北條氏亂臣賊子,包藏禍心,豈有援軍?就算有,也來不及了。為今之計,還是……”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是任誰都知道他要說什麽。

一個降字,說起來簡單,可那只是說起來簡單罷了。

龜山天皇嘆息一聲,看向左大臣二條師忠,“左仆射,你還有何話說?”

二條師忠站起來鞠躬:“臣無話可說,陛下怎麽做,臣就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