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具裝重甲騎兵(第2/4頁)

對馬國,根本守不住。

但是,對馬國必須堅決的抵抗元寇,目的只有一個:挫敗元寇的銳氣,用鮮血,點燃神朝武士的憤怒。

說白了,對馬島的軍民,是用來玉碎的,也是用來祭祀“八百萬神靈”的。如今整個日本神國,上至天皇陛下和北條大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在進行“祈神”。希望神靈幫助神國消滅來犯的元寇。

不光對馬島,就是身後的壹岐島,也是無奈之下的“犧牲”。幕府認為,通過兩島軍民的犧牲,讓元寇看到神國軍民敢於玉石俱焚的誓死之心,挫其銳氣,甚至知難而退。

作為對馬國的守護代,少貳家的家臣,宗盛明當然不會舉家殉葬。他的兒子,已經留在了肥前國。

“諸君!元寇既來,七生報國的機會,總算到了!”宗盛明對禦家人武士們喝道,他頭上戴著孝,連身上的“胴丸”(盔甲),也戴著孝。

三百多名禦家人武士,人人戴孝,給自己戴孝。他們等這一天,不是一天兩天了。

“願跟隨盛明閣下,殺身成仁,七生報國!閣下,請下令吧!”

三四百名武士一起按刀喝道。

宗盛明猛然站起來,矮小精壯的身軀挺的筆直,腰間太刀霍然出鞘,閃過一道炫目的雪光。

“那麽,諸君,就帶著島上的足輕和農民,如同飛蛾撲火那樣,向登陸的元寇,發起決死之戰吧!拜托了!”

“嗨!!”數百武士雷鳴般應答,轟隆隆沖出國司府。

然後,宗盛明回過頭,看著已經一身盛裝的妻子,聲音悲愴地說道:“清子,你準備好了麽?”

清子流淚點頭,跪下拜道:“那麽,就和您在黃泉相見了。請您,一定不要忘記我的樣子。”

宗盛明點點頭,深深看了清子一眼,然後大步出門而去。

清子呆呆看著宗盛明的背影,直到看不見了,就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白綾,在兩個侍女的幫助下,懸梁自盡。

一群侍女跪下磕頭之後,也紛紛懸梁自盡。

就在宗氏家眷紛紛自盡之際,宗盛明已經率領僅有的一百騎兵,抱著必死之心,向元軍登陸的海岸而去。

日軍騎兵的戰馬,不裝備馬蹄鐵,而是裝備“草馬鞋”。他們認為,“草馬鞋”比馬鐵蹄更輕,奔馳起來聲音更小,有利於沖刺和奔襲。

所以,宗盛明的一百騎兵奔馳起來,不是“噠噠噠”,而是“噌噌噌”。

之前派出去的數百武士,此時也紛紛背著靠旗率領足輕和青壯,與宗盛明的一百騎兵匯集在一起。

等到海邊時,已經匯集了三四千人。當然,大多數都是青壯農民,很多人連鐵制武器都沒有,用的只是竹槍。

但是,人數雖然不多,卻有上千面靠旗。這旗子一多,看上去也頗有威勢。

宗盛明的戰術,仍然是日軍在擅長也最常用的“一騎打”和“散兵戰”。也就是所謂的鬥將,捉對廝殺。

後世日本人為什麽那麽喜歡《三國演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書中有大量的“一騎打”(鬥將)。

日軍並不是不懂陣法,但一直對“一騎打”情有獨鐘。這是因為日本武士太過於追求個人勇武,戰場表現欲太強。

日本武士在戰場的心理,非常獨特。他們帶著悲情主義的意念,將自己的“兵名美譽”展示給人看,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樣。

他們的觀眾,不光是自己的戰友,也包括敵人。一個將領的“兵名美譽度”是否成功,勝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勇武無畏的人格。

戰場,也是演繹個人勇武人格的舞台,不能讓同伴失望,更不能讓敵人看不起。甚至,他們更重視敵人的評價。

這種源自華夏古典軍蔮煮義(唐以前)的“武格”,在宋代消失後,卻被日本繼承並發揚,演變為後世的武士道。

宗盛明帶著“幾千大軍”,來到海邊時,頓時口等目呆。

只見海上如山如雲的艦隊黑壓壓的一片,一眼望不見頭,真是桅杆如林,白帆蔽日。

一股強大的氣勢從海天之際而來,如黑雲壓城。

“嗚嗚——嗚嗚——”

船上傳來的號角,聲達天際,雄壯無比,隱隱聽見無數馬嘶聲傳來。

雖然正是盛夏,但宗盛明卻感到渾身冰冷。

如此強大的敵人,神國這次,真能幸免麽?

但是,宗盛明卻毫無懼意。很快,他渾身的血液反而熊熊燃起,握住太刀的手,青筋暴露。

這個男人,本來就是來送死的!

他要轟轟烈烈的死給元寇看,讓敵人知道,日本,不—可—辱!

宗盛明取出一柄折扇,在馬上打開一舞,吟道:“千舟萬舸蔽日來,妖氛如雲遮海天。我輩捐軀向東死,七生報國泣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