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

張枚在中殷州開鑿運河,耗時並非他估計的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沒有完成。

整整用了二十六年時間,耗費白銀4400萬兩!

他甚至連總督都沒當上,只掛一個副總督的名頭,全身心的投入運河工程當中。

首先就是經費緊缺,原本預計1000萬兩足矣,誰知亂七八糟的狀況出現,導致建設成本翻了四倍有余。

什麽狀況?

熱帶雨林氣候,隔三岔五暴雨來襲,工程經常被迫停止,而且暴雨形成的洪水也讓人頭疼。

接著還有黃熱病和瘧疾,張枚已經準備很充分了,但疾病依舊在工人當中肆虐,死於這兩種疾病的勞工多達上萬人。

最後一個問題,巴拿馬地峽兩岸,太平洋和大西洋水位有落差。

延嘉皇帝被張枚坑得夠嗆,諸多投資者也被坑得夠嗆。由於百官堅決反對,不願追加投資,巴莫運河工程差點半途而廢。

關鍵時刻,還是朱慈熤力排眾議,以皇帝身份親自站台。皇帝私庫投資了一筆,工部和戶部投資一筆,又吸納大明的民間資金,以發放國債的方式填上資金窟窿。

朱慈熤又從大明皇家學院,調派十多位物理門徒,前往殷洲重新設計方案。

最終方案,跟異時空的巴拿馬運河幾乎一致。

運河西段不用多說,是地峽最窄、地勢最低處,幾乎不用考慮其他地方。而東段,依舊走了查格雷斯河,不是為了節省工程量,而是為了解決水位問題——雨季怕洪水泛濫,旱季怕水位太低,必須要造一個人工湖蓄水,同時還可解決海平面高度差的困擾。

另一個時空的加通湖,是以查格雷斯河為基礎,強行造出來的世界最大人工湖。

這個時空,人工湖也被造出來了,以張枚的字號為名,叫做“昆山湖”。

還修建了昆山水壩,寬30多米,長300多米,壩基皆為三合土打造,壩身直接澆灌鋼筋混凝土。幾級閘門的設計,采用中國傳統方式,但又加裝了蒸汽動力設備,開一次閘還得燒煤預熱鍋爐。

鋼筋混凝土,早在延嘉初年,就已經廣泛用於城池和水利建設。

杭州、廣州、福州等大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已出現許多四到六層的磚石水泥建築。大量城市平民,自購或租賃住進樓房,似乎已領先歐洲兩三百年。

如果你看美國1920年代的影像,也會感覺很魔幻,中國還在軍閥混戰,美國已經建起摩天大樓。甚至在甲午戰爭之前十年,美國就已經有10層高的大樓,袁世凱還沒稱帝,美國就出現了55層的大廈。

這就是科技領先時代的體現。

當張枚再次回到北京,已經是60歲的老人,朱慈熤都駕崩好幾年了。

延嘉皇帝朱慈熤,廟號聖宗,謚號平帝。

平:治而無眚(過錯),執事有制,布綱治紀。

聖宗平皇帝朱慈熤留下的大明,在冊人口約2.3億,這還是受制於連年天災,否則人口早就突破3億了。

在朱慈熤治下,老撾正式建省,名叫“瀾滄省”,設瀾滄布政使司。吉林正式建省,名叫“泰寧省”,設泰寧布政使司,轄有黑龍江部分區域。海南和台灣,皆正式建省,名叫“瓊州省”、“台灣省”。

大量災民和失地農民,都被移往台灣、海南、老撾進行開拓,在減輕國內矛盾的同時,又提升了這些地區的漢民數量。

朱慈熤在位41年,不但帶領大明走出天災泥潭,而且朝廷的實控疆域變得更大,吏治稍微清明,商賈也被壓制。

繼任者為隆佑皇帝朱和坣。

隆佑,天賜洪福之意,實在是百官被天災搞怕了,希望換個新皇帝能夠有好年景。

可憐的隆佑皇帝,他在位的十多年,正是小冰河時期最寒冷的十多年,就連海南島都能積雪成冰!

隆佑皇帝遵從先帝遺命,繼續支持張枚開鑿運河。

但是,順利鑿通運河的張枚,回朝之後卻無法入閣,因為大家都覺得他純屬浪費銀子。不過畢竟老資格,又在殷洲苦熬多年,還是順利補了一個工部尚書。

張枚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獲準拜祭先帝陵,趴在朱慈熤墳前嚎啕大哭。

巴莫運河通航之後,殷洲所產商品,通過大西洋直接賣到歐洲。漢人移民,也可通過運河,遷徙至北殷洲東海岸開發。殷洲的發展,就此狂飆突進,每年都能為朝廷帶來巨大利潤。

隆佑皇帝朱和坣,並不顯得昏庸,守成綽綽有余,甚至可稱得上賢明君主。

但他真的倒黴啊,在位十多年,全國性的天災就有十多年。

土地兼並愈發嚴重,大明國內瘋狂內卷,地主將損失都轉嫁到佃戶頭上。吏治也逐漸腐敗,朝廷年年撥款救災,可銀子八成都被層層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