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天災時代(第2/3頁)

於是乎,南洋水師瘋狂擴張地盤,幾乎占領了整個蘇門答臘島,只剩一些深山老林還進不去。蘇門答臘島被搞得遍地稻田,賺錢還只是其一,水師提督有政治任務,每年運回國的稻米越多,升官封爵的速度就越快。

面對小冰河來襲,大明雖然災荒遍地,國庫以肉眼可見速度縮水,但總體而言還算比較穩定,國土面積甚至還在不斷擴大。

可惜,土地兼並更加嚴重,大戶趁著災荒之機,以合理合法的手段瘋狂購買田產。

一些地方大族,登記在冊的田產就有上百萬畝。

由於朝廷每隔十年就清田,而且專拿豪強開刀,隱瞞田產的現象被控制。大戶們害怕被當豬宰,越來越喜歡分家,而且實際操作時又分家不分產。搞得繼承官司越來越多,族長一死就開始鬧,往往被地方官吏猛咬一口。

大明吏治,日趨敗壞,恢復到王淵剛剛執政時的水平,任憑唐順之手段再強硬也只能踩刹車。

就連改革派內部,也大部分腐化墮落,屠龍者終究變成了惡龍。

或者說,在全面施行攤丁入畝之後,已經沒有所謂的改革派,大明盛世哪裏還需要改革?

新一屆的350名進士裏面,其中120多人都是商人子弟。

出身商賈之家的官員越來越多,因為商人有錢,請得起名師教導。不但教導自己的孩子,還把族內子弟一起弄來上課,每年都在批發量產秀才,佼佼者又能考取舉人和進士。

朱載堻和唐順之,君臣都屬鐵腕人物,他們暫時還能壓制商賈。面對連年天災,他們制定的許多政策,都是損害商賈利益,用以救濟天下廣大平民。

但是,他們死了以後呢?

小冰河時期還要持續百余年,到時候的天災更加恐怖。如果沒有鐵腕君臣聯手發力,而滿朝又是商人子弟為官,恐怕天災降臨的時候,甚至會損害百姓利益而救濟商賈!

無法可解。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農民起義,改天換地重造河山。

當然,肯定比歷史上的大明撐得更久,因為中央一直都不缺錢,還有海外的糧食不斷輸血。只要能再撐150年,甚至再撐120年,大明就能挺過小冰河。若是遇到明君賢相,說不定還能中興一把。

沒有明君賢相,那就只能一步步衰退了……

唯一的變數,就是工業革命。

提前完成工業革命,大明必定振興,變成類似美國的存在。但那個時候,資產階級掌權是必然,就算依舊皇帝獨裁,也會受到資產階級的嚴重影響。

唐順之秉政的第五年,北殷州櫟縣驅逐縣令,長期以來積攢的矛盾,被一個貪婪知縣給引爆。

殷洲總督派兵鎮壓,處死了一堆鬧事者,中央重新派遣文官上任。

櫟縣下轄的雙河鎮,一群山東流寇的混血後裔,徹底擺脫大明而宣布獨立。由於雙河鎮以淘金起家,這些家夥又沒啥文化,遂建國號“大金”,政體為奴隸制獨裁國家,幾乎擴張到整個北加利福尼亞。

新泉縣(洛杉磯)是最安分的,同樣出現驅逐縣令事件。

這些殷洲知縣皆為舉人出身,又加上天高皇帝遠,一個比一個貪汙成性。就連新泉縣的良民,都不堪忍受盤剝,搗毀縣衙驅逐文官。

說是驅逐,但能往哪兒去?

要麽去海裏喂魚,要麽跟土著過日子。

新泉縣並未搞暴亂,朝廷都沒法鎮壓,只能派人去查案。查案官員一到,鬧事者立即躲起來,難道還能去土著部落找人?

從此以後,殷洲縣令們就老實了。小貪小汙混日子,任期到了就回大明,免得莫名其妙被驅逐,殖民地權力都掌握在本地人手中。

依舊聽大明朝廷號令,依舊給大明運回金銀,但自治度逐年提升。

只等哪天大明衰落,這些殖民地就要紮堆搞獨立!

不過嘛,肉都爛在鍋裏,至少大家說的是漢語,也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

大明因為氣候焦頭爛額,王淵卻過得非常滋潤。

北印度也遭災了,冬天冷得一逼,但那關王淵鳥事啊?都是些自治土邦,越亂越好,省去了無數威脅。

在王淵的實控地盤之內,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寒冷。

唯一的影響,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旱災,王淵正在加緊修築水利設施進行緩解。反正異族多得很,賤民更是無人理會的消耗品,往死裏抽鞭子讓他們搞基建。

反而是小冰河帶來的災禍,加劇大明土地兼並,每年都有無數失地農民,被裝船運來天竺分地墾殖。

王淵宣布退位做太上王時,天竺的漢人、歸化漢人及家屬,十五歲以上人口已經突破300萬。

特別是南印度沿海地區,漢語變成日常通用語言,不會說漢語根本沒法生存,一堆一堆的異族選擇歸化,拒不歸化者只能淪為奴仆和賤役。那裏的人種混亂得很,紅頭發的葡裔漢人不在少數,全都拜媽祖、說漢話、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