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耆那教(第2/3頁)

比賈普爾、艾哈邁德內加爾兩國聯軍,選擇在支流上遊紮營,王淵則在支流下遊與他們隔河相望。

多方勢力,各懷鬼胎。

王淵其實想讓兩國聯軍進攻,幫他把城外的流亡貴族弄死,幫他掃清今後向北發展的障礙。

可兩國聯軍偏偏按兵不動,城外的流亡貴族也不敢動,他們不被允許進城,也不被允許過河,如今正困在城外河邊餓肚子。

“這兩個蘇丹都是傻子嗎?一路窩在那裏耗糧食。”宋靈兒忍不住吐槽。

王淵猜測道:“肯定有什麽我們不知道的情況。”

也沒啥別的情況,兩國蘇丹正在吵架而已。

他們的關系比較好,而且還是兒女親家,一個是昌德比比的父親,一個是昌德比比的公公。

可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兒女親家算什麽?

主要是前些日子攻城,其中一方損失更大,於是想要擔任助攻角色,另一方則堅決要求共同主攻。

這事情必須說清楚,否則很有可能被陰,損失一旦過大,回去就會被對方順勢攻打。

“陛下,有個印度和尚求見,已經在營外絕食三日。”侍衛前來通報。

王淵笑道:“餓了三天還沒死?”

侍衛說道:“被餓暈了,一桶冷水潑醒,吃了些幹糧又鬧著求見陛下。”

王淵說道:“帶他進來吧。”

一個穿著白袍的老頭兒,被兩個侍衛攙扶進入,這貨手裏還拿著半塊餅子,嘴裏嚼巴嚼巴吃得正香,看樣子絕食三日是真的餓壞了。

老頭兒見到王淵,小心翼翼收起餅子,用咖喱味漢語說道:“塔裏·辛哈,拜見國王陛下。”

王淵笑問:“跟誰學的漢語?”

塔裏·辛哈回答說:“一個叫陳懷仁的中國人,他在北方買了七萬畝地。”

王淵問道:“陳懷仁呢?”

塔裏·辛哈說:“死了,他帶兵反抗,被蘇丹聯軍所殺。”

王淵有些惋惜,死多少土著都無所謂,但每個漢人都很精貴啊。他問道:“你有什麽事來見我?”

塔裏·辛哈說:“請陛下接納我的信眾,賜予他們糧食。”

王淵氣得發笑,居然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問道:“你不是印度教的?”

塔裏·辛哈回答:“我是耆那教白衣派信徒。”

非常可惜,王淵根本沒聽過耆那教。

這玩意兒在古印度傳播甚廣,還一度成為古吉拉特的國教,王淵的京師沛陽也是其主要傳教地點。

耆那教的創教祖師名叫筏馱摩那,被弟子尊稱為“摩訶毗羅”,又稱“大雄”。此人跟釋迦摩尼生活在同時代,身為王子,托缽行乞,最終在一棵沙羅樹下悟道,佛教徒稱呼他為“尼乾陀·若提子”。

耆那教很快分裂為兩派,即:白衣派、天衣派。

白衣派主張男女平等,主張各種姓一律平等,僧侶皆穿白袍,僧侶可以結婚生子。

天衣派比較保守,多為苦行僧,而且不穿衣服,還歧視婦女,認同種姓制度,被佛教徒呼為“裸形外道”。

對了,這些家夥不信神,只信奉他們的二十四祖。

發展到現在,耆那教白衣派再次改革,反對崇拜偶像,簡化祭祀儀式,變得非常世俗化。

王淵聽完解釋,頗感興趣:“你們不信神?”

塔裏·辛哈搖頭:“不信。世間有無神靈不可證,或許存在,或許不存在。宇宙萬物,可分為命(靈魂)與非命(非靈魂)。人有靈魂,樹有靈魂,螞蟻也有靈魂。人死之後,靈魂並未死去,而是投身於另一個軀體,或許是豬,或許是狗,也或許是花草樹木。”

王淵皺眉道:“這不是佛教輪回那套?”

塔裏·辛哈搖頭:“我們跟佛教不同,跟印度教也不同。我們沒有神靈,宇宙由基質(原子)組成,基質(原子)永恒,無始無終,具備色香味觸屬性。基質(原子)根據不同的組合,就衍生出宇宙萬物。有好的基質(原子),也有不好的基質(原子),它們相互對立,但又缺一不可。”

王淵微笑點頭:“有點意思,還有什麽教義?”

塔裏·辛哈對王淵的反應很滿意,這貨想要說服國王信奉耆那教,甚至想讓耆那教成為天竺的國教。

聽著聽著,王淵就感覺不對勁。

耆那教竟然比佛教還“慈悲”,萬物皆有靈,不可進行傷害。他們的教徒,首先不能當兵,這還稍微可以理解。但連種地都不可以,這就很扯淡了,說什麽種地會誤殺昆蟲。

此教的教徒,主要從事工商業和藝術類。

這樣世代經商做工,直至21世紀,印度還有幾個財團的老板是耆那教徒。

如果說慈悲是好事,那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就更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