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鳳儀來歸(第2/2頁)

王淵給了王晹一個任務,讓他留在北京,物色願意出海的弟子,每年都忽悠一批送往天竺。

杭州和天津工商學院的校長,同樣接受了這個任務,今後將源源不斷的為天竺輸送人才。

天竺缺人,更缺人才,幸好王淵早就準備。

抵達天竺之後,隨行的兩千多物理門徒,會被分散安排在各處。等他們搞清楚狀況之後,再回大明接收八千軍戶及家屬,將這些人妥善安排在天竺為民。這兩千物理門徒,也是有家人的,舉家搬遷可以,只帶妻兒也可以,全憑他們自願。

這就是王淵的初步發展思路,根據天竺的實地情況,將全國劃為若幹個行政片區。每個片區之內,又劃為若幹移民點。

以物理門徒為種子,每十人一組,負責管理一個移民點。有的負責組織移民,有的負責運送移民,有的負責安置移民,有的負責治理移民,有的負責教育移民。如此完善而精密的進行移民工作,形成一個又一個移民據點,再通過據點向四周發展輻射。

整個過程,是有規劃的,是有條理的,是有全盤考慮的。

不像天竺棉會,全靠商人逐利移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到頭來還是一盤散沙。

至於方靈犀,他帶去的濟世派成員,將聯系天竺濟世派和錫克教,作為抗衡印度教、綠教的武器。只要給予政策優待,低種姓和賤民非常容易爭取,綠教在印度次大陸傳播,最初就是低種姓和賤民的大量加入。歷史上,葡萄牙在印度傳播天主教,最開始清一色全部是給賤民洗禮。

印度那地方很有意思,樂於接納各種新思想及宗教。

面對新的宗教文化,先是傳播給低種姓、賤民。傳播到一定程度,高種姓主動尋求加入,再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把新宗教也搞成種姓制度,最終以此來維護高種姓的利益。

綠教、錫克教,剛開始也在印度眾生平等,最後還不是劃分了種姓等級?

如果基督教在印度大範圍傳播,估計印度的基督教也得劃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