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王二郎造陣圖(第2/2頁)

“自當如此。”周君佑說。

王淵笑道:“新屯之田,民力空虛。我不怕你們侵占,就怕你們役使軍士,讓士卒為你們當官的種田。我這麽說吧,你們別想著侵田,大寧武官至少十年之內,全都會被調去別地。你們侵占再多良田,調任之後還能顧得了?遲早被別的軍官占了。因此,調任之時,最好把自己的私田賣掉。而侵占之田,沒有地契,是肯定賣不掉的。”

李揚驚訝道:“十年之後,肯定會調去別的地方?”

王淵點頭道:“這是為了增強大明軍隊活力。你們的身份非常特殊,是第一批天子武門生,今後升遷肯定更快。各地世襲武官絕嗣或犯罪,一旦出現空缺,優先提拔你們去補任,但這輩子都不可能世襲。有所得,必有所失,你們自己掂量。”

三人終於明白朝廷的路數,都佩服王淵好手段,居然用這種溫吞方法改革大明軍制。

雖然見效很慢,但勝在不會引起巨大反抗。

肯定是有配套行動的,比如心思活絡的禦史,在明白皇帝心意之後,必定逮著世襲武官彈劾。朝廷也不需要大動幹戈,每年只處理四五十個就行,平攤到全國根本掀不起波瀾。

一年處理四五十個世襲武官,全部把武進士、武舉人塞過去,武舉不夠還有皇帝的豹房勇士頂上。

十年之後,地方流職武將就有四五百個。如果逐年增加比例,塞去上千個也不在話下,長此以往必定引起質變。

這些流職武將,肯定會受到地方排擠,甚至遭到各省都司打壓。但是,布政司和按察司會幫他們,督撫和禦史也會偏幫他們,他們將漸漸變成文官的“走狗”。

弊陋肯定有,但無傷大雅。

又向王淵請教一番,三位武進士起身告辭。

離開之前,俞大猷拿出三本兵書:“王侍郎,此乃恩師所編,他老人家想請你斧正。”

“一定拜讀大作。”王淵笑道。

回到書房,王淵首先翻開《韜鈴內列篇》,一眼望去全是各種陣圖。而且陣圖講解極為艱澀,必須熟讀《易經》才能看懂,王淵瞬間就被整得腦子迷糊了。

但是,結合自己的戰場經驗,用數學與幾何去解析,王淵很快就發現了奧妙。

無非是多兵種組合,進行最高效的排列。陣型變化之間,都能以多打少,不斷創造我軍的局部優勢。

就拿圓陣來說,並非就是圓形。

它左右哨布有騎兵,或者是精銳步兵。中間十哨,各為方陣,但十個方陣又呈圓形排列。後面有殿後部隊,還設有兩支預備隊,兩支奇兵隊,兩支伏兵隊,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了。此陣適合防守反擊,若再配備車兵、火銃和炮兵,能抵禦數倍於己的蒙古騎兵。

只不過,對士兵素養的要求有點高,許多陣型都需要軍紀嚴明、令行禁止。

而且,這些陣圖多為打大仗而準備,至少也得好幾千兵力才能布陣。比如“司馬穰苴握奇營陣”,需要一萬兩千五百人,陣中有陣,紛繁復雜,早特麽已經過時了,根本就不適合明代戰場。

王淵在研究之後,刪掉那些沒啥鳥用的,又對其余進行完善,加入火銃兵和炮兵的編制。

完善之後,王淵感覺花活太多,直接選取最簡單的方陣,置車兵、騎兵、炮兵、火銃兵、弓箭兵、後勤兵、長兵器隊。蒙古騎兵來了就布車陣,火器進行射擊,擾亂陣型之後,長兵器步兵趁機殺出,接著用騎兵追趕敵人。

簡單,直接,易於推廣,對將領和士卒要求不高,比俞大猷老師那些陣圖好用得多,也比大明傳統軍陣更適合實際戰場。

就是造價比較高,火銃兵和火炮隊都得砸錢,日常維護也比較燒錢。

編好陣圖,王淵拿去獻給皇帝,就看朱厚照舍不舍得推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