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武舉改革(第2/2頁)

沉默良久,楊廷和終於說道:“臣,並無異議。”

可喜可賀,正德朝並無真正的黨爭,還沒形成你贊同我就反對的糟糕局面。楊廷和雖然喜歡排除異己,但都還在規則範圍內操作。而且這家夥非常能忍,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下,不會貿然直接攻擊王淵,頂多打壓王淵的黨羽而已。

楊廷和又不傻,皇帝如此寵信王二郎,他的普通攻擊非但無用,反而還會給自己招惹麻煩。

當初江彬跳那麽歡,楊廷和都能保持表面和平,更何況王淵這個守規矩的文臣。

朱厚照非常高興:“那便照此方略,內閣弄一個章程,吏部、戶部和兵部協同辦理。”

楊廷和突然說:“地方武舉,鄉試可歸巡按禦史負責。”

“不可,”王瓊立即反對,“巡按禦史皆為年輕文官,哪能負責武舉鄉試?他們選出的武舉人,怕是做文章比打仗厲害,今後提著筆端著硯台去殺敵嗎?”

“哈哈哈,此言有趣。”朱厚照被逗樂了。

王淵在即將設立的大寧都司改革軍制,其中一條就是取消武官世襲制度(只在大寧範圍內取消)。同時擴大武舉規模,改推薦為武舉縣試,繼而鄉試、會試。武舉人可直授七品以下武官,武進士可直授七品以上武官,但這些武官都不能世襲。

這種軍制改革思路,其實早就已經有了,朝廷一直想讓武舉人、武進士,慢慢改變世襲武將掌控軍隊的局面。

但是,軍方暗中抵制,朝廷只能被迫讓步,規定武官任用的時候,只分三成職位給武舉人、武進士。可各地世襲武官們,連三成都不想讓出來,而且還拿到武舉考試的推薦權,搞得現在武舉完全成了擺設。

現在的武舉是啥樣的?

地方武將推舉下屬和親信子弟,送他們去參加武學鄉試,錄取者再到京城參加武舉會試。如此考出來的武進士,全都是各地武將的自己人,並且任用時還只給中下層武職。

王淵直接把推薦權給取消了,無論軍戶、民戶、匠戶,甚至是戴綠帽子的樂戶,都能報名參加武舉縣試。各地知縣負責武考,如此選出的武秀才,跟地方武官沒有恩主關系。

但畢竟不能一直讓文官主考,於是在武舉鄉試時,王淵希望讓各省都司負責考核。

都司也是武官,楊廷和想徹底奪權,建議鄉試由巡按禦史負責。

王瓊是知兵之人,當然站出來反對,那些小年輕巡按禦史曉得個屁!

朱厚照也知兵,笑道:“武舉鄉試,便讓各地都司主考,此事不需要再議。”

在王淵設定之下,大明武舉流程終於完善起來。

武舉縣試,文官知縣主考,選出武秀才。以武藝為主,但必須識字寫文章。

武舉鄉試,武官都司主考,選出武舉人。不但要有武藝,還得熟讀兵書,通曉戰陣之法。

武舉會試,中央文官主考,選出武進士。以文考為主,必須通曉韜略。

武舉殿試,皇帝主考,欽點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此三者,可直授從五品、正六品武職,而且必須是實權武官。

如今還只是在大寧都司安置武舉官員,若此法能推行全國,則各地武官都將被文官掌控。因為四級考試主官,有一級是皇帝,有兩級是文官,只有一級是武官——其實是被中央控制。

為文官集團爭奪利益,楊廷和又怎麽會反對?

文官中的有識之士,一直在為此而努力。可惜武官集團雖無話語權,卻在地方根深蒂固,陽奉陰違把多次改革給攪黃了。

以至於,王淵都不敢推行改革,只敢在新收復的地盤上搞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