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甘泉心學

寧王終於死了!

之前一直關在南京,皇帝批準押其北上,入京以後僅三天就被處死。

此案由三法司聯合審理,整個過程看似正規有序,其實就屬於敷衍了事而已。

誰敢深究?

誰敢刨根?

就連王陽明送去的賄賂賬冊,都不知道在什麽時候遺失。反正寧王一死,百官才能心安,朝堂又重新回到安定和諧的氣氛。

王淵和王陽明,藏有賬冊副本,由心學門徒抄撰。

如此行事,專為預防“遺失”,不過暫時沒必要拿出來。

且不談京城,咱們把視線投向廣州。

榜眼出身的湛若水,仕途可說非常不順。剛做官就遇到劉瑾當權,熬死劉瑾總算能出頭,李東陽給他升翰林院編修,還特地派他去出使安南,回朝之後肯定能夠高升。

等湛若水從安南回來,靠山李東陽已經退休回家,好友王陽明也被排擠到南京。他從此就被徹底冷落,連出使藩國的功勞,都被上司直接無視,因為楊廷和、梁儲的人掌控了翰林院。

此時,湛若水丁憂期已滿,但他毫無回京報道的跡象。

如果湛若水一直不回京,又拿不出足夠理由,被戶部審查時發現,將會剝奪一切官職。

歷史上,他就被剝奪官職了,只剩一個榜眼身份。直至嘉靖登基才出山,從翰林院編修做起,結果又受王陽明牽連,嘉靖皇帝打壓心學。湛若水只能在南京當尚書,南京的吏部、兵部、禮部尚書被他當了個遍。

廣東,西樵山。

湛若水正在書院講學——

“如何體認天理?應當格物!”

“格物之道,有從心出發,有從物出發。京城王若虛的物理學派,便另辟蹊徑從物出發。但他總說自己是心學,也是從心出發的,旁人也難以否定。”

“為何要提到王若虛?此人乃當世奇才,他的物理學派,我認真研究過。數學、物理的內容,我也掌握了一些,可算是格物的一種方法。你們若是有興趣,也不妨去領略一番,互相印證才能博采眾長。”

“時下有氣理之爭,也有心理之爭,其實在我看來,那都沒什麽必要。世間大道,殊途同歸,不管是程朱理學,還是陸陳(白沙)心學,歸根結底講的是一個道理。心與物、理與氣、心與理、心與性、知與行、理與欲、虛與實,皆不可分割單論。”

“陽明先生說心外無物,那是錯的。你們辯論心學和理學孰優孰劣,那也是錯的。衛道士要存天理,消除一切欲望,那也是錯的。我們應該,心與物合一,氣與理合一,理與欲合一。”

突然有弟子問:“先生,理與欲如何合一?”

湛若水解釋道:“食色性也,吃飯喝水,男女情愛,都是人性,而非人欲。甚至想吃華貴食物,愛慕美貌女子,這也是人性,是對食色的更高追求。何謂人欲?江南吃猴腦,不為果腹充饑,而是嘩寵取寵,為了口腹之欲而殘害生靈。還有那好色之徒,侍妾有一二十個,還在外面拈花惹草,他忙得過來嗎?”

“哈哈哈哈!”

眾弟子頓時大笑,都露出心照不宣的表情。

湛若水又說:“理與欲為何又能合一呢?欲也分輕重好壞。懶惰乃人欲也,勤奮乃天理也。但如果有懶惰之人,發明出舟船車馬,利濟天下百姓,那他懶得就有理。人欲沒有止境,只有聖人才能除之,我等凡夫俗子,應該盡量克制人欲,也應該利用人欲去做正事。”

“先生高論!”那弟子佩服道。

湛若水笑著說:“我也是兩年前想通的。當時家母病逝,我回鄉丁憂,思考程朱理學、陸陳心學、陽明心學、物理學派之異同,苦思一載終有所獲。剛才的‘理與欲’觀點,其實借鑒了王若虛的物理學說。物理學派以實用為主,不事虛談,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學問。”

又有弟子問:“先生,若弟子想研習物理,必須前往京城求學嗎?”

“那倒不必,”湛若水說道,“你想學物理,我也可以教。但只限於基礎,若欲更深一步,還得去京城物理學院,因為物理學派的知識每天都在增加。”

突然,湛若水的隨從跑進學堂,小聲嘀咕道:“老爺,有官兵來了,說是奉皇命請你當官。”

湛若水面不改色,只說道:“讓他們等著,不得驚擾眾弟子。”

一直講學到傍晚,湛若水終於宣布下課,施施然走出教室,拱手道:“我便是湛若水,閣下身居何職?”

滿正作揖道:“我是浙江備倭總兵滿正。前些日子,佛郎機船隊在杭州灣外,擅自攻擊大明屬國商船。陛下命我出兵征討,僥幸將敵人全殲,俘虜佛郎機海船十三條,俘虜佛郎機水師官兵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