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

寧王六月中旬造反,消息八百裏加急進京,朝廷在七月八日就獲知情況。

朱厚照都懶得跟內閣、兵部打招呼,便讓左都督朱洪、都督僉事朱琮,留在京城提督西官廳(豹房邊軍)。其中,朱洪兼管東路關口,朱琮管理西路關口,又讓朱泰帶兵鎮壓京畿群盜。

而皇帝自己,則帶著太監張忠、平虜伯朱彬、左都督朱周禦駕南征。

以上這一群姓朱的,全是朱厚照的幹兒子。朱彬是江彬,朱泰是許泰,朱周是沈周,朱琮是李琮……皇帝通過幹兒子,完全掌控京畿和邊鎮,兵部直接被奪走近半權力。就連兵部尚書王瓊,都得討好那群幹兒子,同時也依靠這群幹兒子跟楊廷和對剛。

矛盾重重的內閣和六部大臣,再度被皇帝逼得團結起來。

除了兵部尚書王瓊保持沉默,其余大臣全都含淚哭諫,請求朱厚照放棄禦駕親征的打算。

朱厚照懶得理會眾臣,催促兵部、戶部趕緊征集民夫和糧草。

面對如此情況,楊廷和遞上今年的第六封辭職信:“臣病痛纏身,請求辭官歸鄉靜養。”

“不允!”朱厚照面無表情。

楊廷和跪在地上不肯起來,就那樣直愣愣看著皇帝。

朱厚照說:“工部右侍郎楊廷儀,才幹超卓,朕提議廷推他轉任兵部右侍郎。”

這是要給楊廷和的親兄弟升官,換來楊廷和不再阻攔皇帝禦駕親征。

三個月前,朱厚照又溜去宣府一趟,楊廷和半個月發一封勸諫奏疏。楊慎的勸諫詔書被扣下,氣得辭職,皇帝允許。楊廷和也鬧著辭職,皇帝不許,還給他的侄子蔭官,反正他多辭幾次就能換來皇帝封賞。

楊廷和面無表情道:“楊廷儀不懂兵事,無法勝任兵部右侍郎一職,請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厚照笑道:“我只是推薦人選,一切看廷議的結果。”

廷議非常順利,兵部尚書王瓊跟清流唱反調,清流們紛紛投票讓楊廷儀進兵部。

王瓊瞬間郁悶無比,他使勁兒舔皇帝,使勁兒舔江彬,自己的兵部卻被皇帝摻沙子。

王瓊跑去找兵部左侍郎黃珂喝酒,吐槽楊廷儀屁都不通,擔任兵部右侍郎純屬扯淡,多喝幾杯竟然表達出對皇帝的不滿。

黃珂笑道:“此乃陛下的平衡之術。”

王瓊愣了愣,瞬間明白過來,背心都驚出冷汗。

朱厚照這個任命,一是緩和與清流的關系,二是跟楊廷和做交易,三是在敲打王瓊別跟江彬走太近。

朱厚照對王瓊的賞識,雖然比不過王淵,卻也可用簡在帝心來形容。皇帝樂於看到王淵跟江彬關系不睦,也希望王瓊別勾結近臣,彼此鬧得越兇,朱厚照就越高興。

百官無法阻止皇帝親征,只能故技重施——拖!

磨磨蹭蹭征集糧草和民夫,禮部也慢悠悠準備親征儀式,就這樣足足拖了一個月。

就在關鍵時刻,太常寺少卿潘辰辭官。

潘辰具體負責這次誓師大禮,他突然撂挑子不幹了,整個儀式就得重新布置。

朱厚照被潘辰給氣炸了,讓此人趕緊滾出京城,接著又換一個聽話的擔任太常寺少卿。

誓師大禮草草了事,朱厚照親率三萬大軍南下,對外宣稱統兵十萬征討叛王。每個部門的官員,包括內閣在內,至少得派一個隨軍南下,皇帝要讓百官看看自己如何打勝仗。

“大捷,江西大捷,寧王已被生俘!”

歷史上,朱厚照剛走到涿州,王陽明的報捷文書便至。而此時此刻,誓師祭祀儀式剛剛結束,三萬大軍只走了幾裏地,回頭甚至能夠遙望北京城墻,江西大捷的消息就飛奔而來。

朱厚照只能下令停止進軍,耐著性子把報捷文書看完,一臉便秘表情說:“王守仁誤我,王二郎也誤我也!”

楊廷和的心情有些復雜,既高興寧王之亂快速平定,皇帝可以不用禦駕親征,而自己的弟弟還白撿了一個兵部右侍郎。又憂慮王淵、王陽明再立大功,今後恐難再制,琢磨著該如何給王陽明升官。

歷史上,王陽明是王瓊推薦去江西的,因此楊廷和必須進行打擊。他選擇“先禮後兵”的做法,即給王陽明弄一個平叛首功,升調王陽明擔任南京兵部尚書。

這種方式的陰險之處在於,把死對頭王瓊的廟算之功搞沒了,功勞全都算在王陽明頭上。一旦王陽明答應,就等於背叛恩主王瓊,而且還會被扔去南京養老,等於除了升官啥都沒撈著。

王陽明堅決不從,氣得楊廷和直接給他封爵,堵死王陽明的仕途升遷上限。

而現在不一樣,王陽明是王淵推薦去江西的,跟王瓊沒有半毛錢關系。楊廷和若敢從中作梗,就是跟王淵撕破臉皮,他瘋了才會這麽做,嫌自己的政敵還不夠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