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頁)

張幼雙並無意外地也得到了一筆價值不菲的獎金。

過了兩天,張幼雙陸陸續續地把這請帖都給寄了出去。

收到請帖的一一都回復了,很給面子,都表示會來,唯獨俞峻,竟然婉拒了她。

張幼雙怔了一怔,腦子裏瞬間飄過了無數個念頭。

不對啊,為什麽會拒絕她?

忍不住抱頭冥思苦想。

她還以為她和俞先生之間怎麽也能算得上一句朋友了……還是說還沒到這地步?是她自我意識過剩了?

怎麽都說不通啊。

想了想,張幼雙豪氣頓生,幹脆擱下筆,直接上門去問!

其實倒不如張幼雙想的那般。

俞峻他生性喜靜,也不能說喜靜,可以說是早已習慣了獨處。

人多反倒不自在了,況且他酒量也不好,每回宮宴若無例外他都是第一個退場,梁武帝也習慣了他這脾性,並不勉強他。

男人半垂著眼簾兒,臨窗而坐,露出個冷峻的側臉,鼻梁高而挺拔。

骨峻的指節拿著一把刻刀。

仔細一看,這桌上的竟然都是紮燈籠所用的材料。

這段時日,他和張幼雙的確走得有點兒近了,於情於理,都該避嫌。

這也正是她所願的。

俞峻將目光望向面前這盞業已完成的燈籠。

這竟然是一盞走馬燈。

準確地說,是作成了走馬燈模樣的孔明燈。

同僚們家逢喜事,他總會送上一份薄禮以示祝賀之意。張衍既取中了案首,於情於理,他即為師長,也要有所表示。不能為了避嫌,連人情世故都不顧及了。

張幼雙是知道俞峻的住處的,不知道也能問,楊開元很樂意告訴她。

站在這一棟灰撲撲的,不起眼的民居前,張幼雙扯了扯裙角,有點兒緊張了。

有婦人從門口出來倒水,好奇地看了她一眼,問:“你找誰?”

“我找俞先生,俞峻先生,就是在九臯書院當夫子的那個。”

婦人吃了一驚,“你找俞先生?”

張幼雙點點頭:“對,能麻煩您幫我喊一聲嗎?”

婦人自然無有不肯。

沒一會兒,張幼雙就看到了那道熟悉的,沉冷峻拔的身影。

黑眼珠,黑頭發,如霜雪般動人,身形頎長清瘦。

俞峻也沒想到會在這兒碰上張幼雙,微微一怔。

張幼雙沒等他開口,倒仰著臉先笑了。

眸子裏亮晶晶地,落落大方地問:“先生,你還記得我之前和你說過的話嗎?”

眼前下意識地浮現出女郎脆生生的嗓音和那星光熠熠的目光。

“為了不辜負先生的期待,我一定不會讓先生失望的!”

俞峻: “……”

他靜默了一瞬,微微頷首:“記得”

記得!他記得!

張幼雙也說不上來自己是什麽感受,腦子裏暈乎乎的。

那感覺簡直就像是開香檳。

“砰”!

只不過沖開瓶塞的卻不是酒沫,而是五顏六色的星星。

張幼雙咽了口唾沫正欲再說些什麽,沒想到俞峻竟難得蹙眉遲疑了一瞬,又道:“先生稍待,我有一物送給先生聊且算賀禮。”

她的禮物?

張幼雙訝然,“先生客氣了。”

這些天,她收到了不少禮物。

不可否認有點兒歡欣雀躍,又有點兒好奇,好奇俞峻會送她什麽禮物。

“好。”張幼雙點點頭,“我在在這兒等著先生。”

俞峻微微點頭,轉身離開了。

去而復返時,手上卻多了一盞……燈?!

張幼雙驚訝地接過燈看了一眼。

這竟然是做成了走馬燈模樣的孔明燈。

統共四幅。

每一幅畫顯然都是俞峻自己畫的,內容也無甚特殊的,不過是討個吉祥之意。

雖然與唐舜梅相比,的確生疏了些,但筆法細密工整,足以想象出其細心勾勒的模樣。

此時天色向晚,霞映燈紅。

河畔漁火星星點點升起。

張幼雙自己轉動著燈籠,畫面一幅幅閃過。

馬騎人物,旋轉如飛。

一時間看得入了神,目眩神迷。

這是俞峻做的嗎?這這也太心靈手巧了!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卻不是這四幅畫,而是畫上這雄健遒勁,古拙有力的兩行字。

卻是引的侯蒙那首《臨江仙》

“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全文是“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馀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

侯蒙其人少時不得志,據說曾有輕薄少年將其形貌畫在了風箏上,侯蒙不以為然,哈哈大笑,提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後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俞峻神情如常,看不出有任何情緒的變化,渾身上下一如風雪般冷清又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