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頁)

張衍這容貌天然地有點兒清有點兒冷,

但這一笑,竟如東風化雨,寒澌潺潺。

何夏蘭也是詫異:“衍兒,怎麽是你?你娘呢?”

張衍叉手不離方寸:“娘一早出去了。”

“出去了啊。”何夏蘭喃喃自語。

何夏蘭這回可真是如大旱之望雲霓,眼巴巴地盼著張幼雙回來了。

心裏暗道這可真是來得不巧,又趕緊朝張衍露出個笑。

“衍兒你這是……練字呢?”

張衍何其毓秀,他五歲之前基本就沒說過幾句話,大部分時候都在看,都在聽。

對於人們臉上這微妙的情緒,他抓得極準。

昨天保兒哥沒頭沒腦地來了一趟。張衍略一盤算,知道何嬸子來找張幼雙或許有話要說,估計還和保兒哥推不開幹系。

趕緊往後讓開了一步,貓眼一眨,輕輕地說:“嬸子,進來說話吧。”

轉身去給何夏蘭倒水。

何夏蘭越看張衍這模樣就越喜歡:“練字……練字好啊。”

“哪像你保兒哥!門一開,早就跑到大洋呱呱國去了!”

她心思本來也不在這上面,胡亂喝了兩口,就擱下了杯子,狀似無意地溜到了書房門口,悄悄地支著脖子向往裏面看兩眼。

張衍看在眼裏,主動道:“嬸子要進來幫忙看看衍兒寫的字嗎?”

這正合了何夏蘭的心意,忙又驚又喜地應了下來。

“好好好,嬸子給你看看啊。”

一踏入書房,何夏蘭整個人就懵了。

怎麽這麽多書?這也不像是裝樣子的模樣啊?

又逛到桌子前。

張衍將自己剛剛練的那一卷字遞給了何夏蘭。

何夏蘭這一看,整個人登時就傻了。

和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村婦不同,她還是認識幾個字兒,會算賬的。

這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麽?!就這手字就她家這傻兒子八輩子都寫不出來!!

……

與此同時。

看著面前這黑瓦白墻,共七楹的書樓

張幼雙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

這就是她今天的目的地了——知味樓。

這書樓據說是俞巨巨當初來越縣治水時,與時任越縣知縣的趙敏博,以及眾多鄉紳,聯合修建的“市民圖書館”。

藏書樓位於越縣大名鼎鼎的九臯書院之內。

主要供書院學生借閱,也對社會人士開放。

越縣的九臯書院簡直堪比現代的重點中學,坐落於西邊兒鶴峰山下,半公立半私立的性質,升學率在整個越縣都首屈一指,僅次於隔壁吳縣的萃英書院。

張幼雙這回過來,一是提前來考察一下這的教育環境,為張貓貓日後入學做準備,二是特地過來借書的。畢竟家裏的書再多也不如藏書樓內的藏書豐厚。

在得知張幼雙決心培養張衍之後,甲方爸爸吳修齊倒是托人給她送了句話。

問她需不需要些開蒙的書,他幫忙送過來。

爸爸!您真是我爸爸!

不過張幼雙不大好意思麻煩人家,委婉禮貌地表示了拒絕,想了想,隔天自己跑了過來。

知味樓內,九臯書院的學子來來往往,卻沒聽到任何足音,一水的青蔥少年們或站著,或坐著,或偏頭小聲討論,保持了絕對的安靜,散發著濃郁的學術氣氛。

張幼雙來到了這登記“窗口”前,窗口前,一個青衫的士子正埋頭運筆如飛,聽到腳步聲頭也不擡。

“姓名?年齡?性別?家庭住址?”

“要借什麽書?”

張幼雙略一思索:“我要借《四書蒙引》《麟經統一編》《資治通鑒》,還有《大學衍義》《大梁會典》《歷代名臣奏議》這幾本的前兩卷……”

其中《大梁會典》還有《十三經義疏》、《四書析疑》都是這大梁獨有的科舉考試用書。

聽到腦袋上這脆生生的女聲,運筆如飛,忙得不可開交的青年微微一愣。

面前站著個穿著寶藍色襖裙的娘子,皮膚白,眼睛大,容貌不甚多美,但五官標致,體態不甚綽約,但神情散朗。很容易叫人想起那泠泠的松風。

青年又低下了頭,迅速轉身翻閱著桌子裏厚厚的書目印簿。

“我看看……”伴隨著嘩啦啦一陣的翻書聲,“這《四書析疑》前兩卷剛被借走了。”

“其他的還在。”

“喏,你在那兒登記一下。”

聽到《四書析疑》被借走了,張幼雙一點兒也沒意外。她也不是非要借這個,不過是順手隨便挑了幾本這個時空的輔導用書罷了。

“那就不要這本了。”

一筆一劃,在借讀藏書票上果斷地寫下了個人信息。

“某於某月某日借知味樓藏書某樣一部計幾本看閱,繳書銷票,損賠還,不致久淹時日。”

寫完了,抱著一疊書正要往外走,走到一半,忽地有個人和自己擦肩而過,鼻尖掠過了一陣松墨似的苦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