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八萬字的小說(第2/2頁)

到了後面,視角突然變化了,變成了徐屬生的兒子徐曉飛。

同樣的大量心理描寫,一直到徐曉飛自殺。

等到徐曉飛死後,視角就轉移到了徐曉飛的母親呂英梅那裏。

如果這個小說中哪部分最具有意識流特點那就是最後呂英梅的視角了,在呂英梅的視角中,後期已經沒有時間和故事線的概念,完全隨著她自己的意識流動。

其實都不能說是流動了,應該說是跳動。

呂英梅的意識在後期出現了一種割裂感以及混亂感,就像電影鏡頭一樣,一會兒拉得很遠,一會拉得很近。一會靜止不動,一會兒左右搖晃。

如果不是前面兩個視角鋪墊了不少,張重懷疑最後呂英梅的視角一般人看不下去。

張重為了找到呂英梅的那種混亂感,嘗試模仿精神分裂者的那種狀態,但是最後精神分裂者的狀態沒找到,卻在極度困倦的時候吧呂英梅的部分給完成了。

他在迷迷糊糊的情況下完成了這個部分,本以為寫得不行,不過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他竟然在自己迷糊間寫出來的東西中感受到了混亂和割裂。

這部小說張重純粹是用紙筆寫的,大概寫了八萬字,花了他兩個多星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