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冰火之歌(第4/6頁)

其實棉花早在漢代就已經傳入中國,只是未曾大量種植和使用。到了宋代,南方的棉花已經從海南流傳到了福建和長江流域,而從西域傳入的棉花在陜西一帶已經開始種植,唯有山東和淮東地區,這還是剛剛開始起步。

在其他人看來只是稀罕物的棉花,方靖遠已經鄭重其事地讓人開始培育,並讓人從南北兩地的商販手裏重金購買棉籽,準備來年要開始種植。

如今江南已經開始推廣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一年兩到三熟,趙昚命人盯著湖廣之地的稻田,以此確保軍糧征收。從去年得了方靖遠的消息開始推廣棉花種植,在福建和長江流域已經有不少收獲,今年新出的棉布也成為夏稅的內容之一。

趙昚雖然在用人上十分寬容,對文武百官大多時候都是放手重用,任其發揮。但涉及到國本之事,無論是北伐還是推行商稅和減免農稅,趙昚的態度都十分堅決,不容置疑,繼位至今已近三年,大宋的國力日盛,又一步步收復了江北不少州府,他的君威日重,朝臣們也不再像剛開始一樣動輒請示太上皇,將他的政令視若無物或推三阻四。

大家已經開始相信,趙昚壽誕那日的真龍現世,正是天意,注定了要在這位官家的手中,收復故土,中興大宋。

其實唐宋兩代,海商和西域的貿易都十分發達,有不少外來作物都是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原,只是有些東西大家不知用途,便當做是花草裝飾或稀奇物事,見過就罷,並未加以培育繁殖。

如辣椒和紅薯、玉米,都是在三四百年之後,才由海商從東南亞帶回中原,開始大規模種植,拯救了不知多少饑民。

先前辛家的船隊出海之時,方靖遠給他們畫了海圖,還改良了指南針和羅盤,幫著加固了船體,增強他們遠洋航行的能力,就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走到更遠的地方,帶回這些可以救命的糧食作物。

所以每一次他們出海回來,不管多忙,方靖遠都要抽出時間來檢查他們帶回來的東西,以免有所疏漏。畢竟他沒有那種寫實派的畫風,當初畫出來的紅薯馬鈴薯都長差不多模樣,就他自己看了都忍不住掩面的那種。

就他畫的那種超現實主義泥巴蛋子,那些商隊的人照著樣能找回什麽東西,真是十分難說。

上一次出海帶回來的,就是各種寶石和……蛋。

其中最大的是鳥蛋,還有海龜蛋和蛇蛋,讓霍千鈞一度懷疑他是不是有什麽問題,居然喜歡……玩蛋。結果就讓人給他送來了一堆的雞蛋鴨蛋鵝蛋和大雁蛋,害得府衙的大食堂連著一個月都在琢磨各種蛋類食譜的做法。

植物還好說,方靖遠知道未來幾種食物和調料的發展前景,能用的都讓人開始培育,等兩年種子穩定了就可以開始推廣。可這些動物不一樣,尤其是龜蛇鳥類,萬一來的是在本地沒有天敵的物種,就會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引起不可預測的變故。

蝴蝶扇動翅膀都能引起風暴,他若是把鴕鳥和巴西龜提前弄來了,萬一出什麽事,可就成了罪人。

果斷,不論大小的各種鳥蛋龜蛋都成了盤中餐,霍千鈞還吃得比誰都多,每日都來跟方靖遠搶吃的,最後連嶽璃都看不下去,把他拎去校場教訓了一頓。

介於上次各種“蛋”留下的陰影,方靖遠其實對這次辛家海商送來的東西,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畢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可人生就是這樣,你越想要的東西,就越難得到,而往往當你放棄壓根沒放在心上時,卻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你冒出來一個驚喜。

“這是……琉璃杯?”方靖遠打量著手裏純凈透明的玻璃杯,在這個時代的琉璃還是貴重物品,只是西方更喜歡彩制的琉璃,像這般無色純凈透明的“琉璃水晶杯”還是比較少見的。

他開始回想,玻璃的做法似乎不算太難,海州那位女道長都能做出化肥來,想必煉制一點點琉璃,對她來說也不算難事吧?

玻璃工廠的計劃,可以提上議程了。總不能讓自家辛辛苦苦織就的綾羅綢緞,被那些商人用不值錢的玻璃給高價換走了吧?那豈不是虧死?

就算到後來棉花大量種植之後,絲綢的價格也只會更高,而不會跌價,玻璃卻是一路走低,最後比瓷器的價格更低,自家若是放棄了這個市場,豈不是要被外人鉆了空子?

原本他主要推進的都是民生基礎類的物品生產和改進,玻璃制品這種目前還屬於高奢消費品的,他本不打算插手,畢竟在他看來,如今大宋的瓷器制造,已經遠勝於世界各國,隨便一套瓷器賣出去,都是天價。

可大宋的人不缺瓷器,卻少見琉璃,尤其對這種純色無暇如同水晶的玻璃更是追捧之極,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麽被人騙走,讓方靖遠很是心疼。果斷決定在密州和海州開辦玻璃廠,回頭正好去賺那些江南糧商和布商茶商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