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一鋪在手(第2/3頁)

起初老城區的人尚不以為意,覺得新城規劃的房屋過於密集,街道和叫“廣場”的地方浪費了不少空間,而那些流民蓋房的手藝遠不如他們專業的工匠細致,更何況方使君弄出來的那個叫“水泥”的砂漿,鋪路蓋房的速度快是夠快,可那色調簡直醜得讓人目不忍睹。

大家就十分不解,以方使君這般風流人才,謫仙樣貌,怎地就沒長一雙識貨的眼睛呢?

就他畫的圖紙,橫平豎直,毫無變化,完全沒有水墨留白,意境悠遠的感覺,直白寫實得讓人都不知該如何評價才好。

好在方靖遠也不在乎這些虛名,更在意他親手打造的海州新城的實用性。

畢竟這座城在他的規劃中,要容納十幾萬人入駐,還要有能夠舉行大型商展的場地,先期的給排水工程若不早早做好,那後期人口爆發帶來的汙染和衛生問題將會摧毀這座濱海明珠。

海州的礦山不多,可因為是兩條河流的入海口,沉積的黏土和淤泥很多,還曾經修建過兩座官窯,只是後來都毀於戰亂之中。

方靖遠在開山時就特地考察了附近的地形和礦產,外圈的圍墻修好後,就開始讓人按照圖紙先挖地基和管渠,他記得早在汴京時代,工部的《營造法式》就有設計專門的排水系統,福溝壽溝的設計十分科學實用,如汴京這樣臨江易倒灌的城市都能安度雨季,更不用說小小的海州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能看得更遠,結合目前所有的建築材料和工藝水平,方靖遠盡可能拿出了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商業性和居住舒適度的城市規劃圖,結果還被一眾土著鄙視審美差異,最後不得不動用使君的權利,用城外雙倍良田置換城內荒地,將他規劃中的新城用地全部收歸府衙,然後再開始統一進行建設和分配。

如此一來,新城的房產和商鋪就成了大宋國有化資產,他才能夠用於獎勵戰功卓著的海州狸娘子軍和築城時改進了攪拌機提高工作效率的老工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更何況他獎勵的不光是勇夫,但凡能提高新城建設進度的工藝和建議,統統有獎。

如此一來,新城的建設就已令人咋舌的速度前進,因為方靖遠提前給負責建房的流民說了,新城建好之後,建城的工人有權優先報名購房,若是沒錢買房的,可以先租賃外區的廉租房,以他們目前的工錢完全租得起也住得起,哪怕等新城建好之後,還有無數的工作等著他們加入,根本不愁賺不到房租和生活費。

給自己建房的動力加上各種獎勵政策,工人們幹勁十足,就連先前金國大軍來犯的消息,都無法阻擋他們上工的腳步。

海州城幾乎一天一個模樣,辛棄疾率兵出擊應戰完顏廷時,城中的排水渠和水井才開始挖,等他打完仗、收拾完戰場、帶著數萬人馬回來時,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都已經蓋好,就差上梁按門窗。這還是因為周圍山上的樹木被方靖遠限制采伐,不得不等從北方船運來的木料才拖慢了進度。

“你還真行啊!才不過一個多月,我簡直都認不得這地方了!”

辛棄疾隨方靖遠一起巡視新城區,正好看到工人們忙忙碌碌地推著吊車搬運石料,鋪在“廣場”的地面上,平整光滑,猶如一面水鏡,不由咋舌道:“元澤,你建這麽大的場子何用?用作騾馬市太過糟踐這些石料,若是瓦舍……露天的占這麽大地方,只怕後面的人都聽不到聲了。”

“都不是,”方靖遠倒是挺佩服他的想象力,“空出這片場地,一來可以用作節慶時全城百姓聚集之所,二來平時可以設置臨時攤點,供那些買不起店鋪的人買賣雜貨,無論是城裏城外的居民,還是南來北往的海商,都可以定期在這裏展銷貨物,而無需駐守店鋪。”

“只需要給你交攤位費和稅款即可,對不?”

辛棄疾朝他豎起大拇指,“都說我會賺錢,我看你才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只可惜,這些錢都進不了你自己的荷包啊!”

方靖遠淡然一笑,說道:“反正你的鋪子有我的分成,我又不缺錢花。眼下海州需要的投入太大,節流不如開源,我當然要多想些賺錢的法子。你若是不甘心,就多買幾個鋪子,總虧不了你的。”

辛棄疾哈哈一笑,當即就拍板買下了新城區內的十間前商後宅的鋪子,手筆之大,令海州城的大戶們都深深懷疑他是在給方靖遠做托。

只是沒想到,才過了一夜之間,他們觀望中的新城商鋪,就賣了個精光。

來搶購海州商鋪的人,竟是從臨安來的勛貴和江浙海商們!

繡帛兒看著手中的房契,幾乎不敢相信,一夜之間,這間獨屬於她的,誰也搶不走的鋪子,竟然翻了十倍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