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燈火闌珊(第2/4頁)

說著,不等嶽璃伸手,已抱拳深深一揖,幹脆利索,毫不猶豫。

方靖遠見嶽璃有些手足無措的尷尬,便上前打圓場說道:“魏將軍勇奪海州,孤軍抗金之事,方某亦是久仰,今日得見,將軍風采不凡,果真令人佩服。正好我們此次帶回的女子之中,已有十余人本是北方的難民,被金人擄去,早已不知家人下落,還要有勞將軍收留,幫她們找尋親落腳。”

魏勝連連點頭,說道:“兩位請放心,此事包在老魏身上。只是不知二位可否在海州停留幾日,容在下一起南下?”

李公佐在旁說道:“魏公之事已上報朝廷,由和國公親稟官家,得官家賜封為海州知事,故而趕著在節後前去臨安面聖,能與二位同行,自是最好不過。”

魏勝的經歷其實跟辛棄疾的前任領導有幾分相似,也是被金兵欺壓不過,領兵起義,從幾百人開始,帶著一群原本只拿過鋤頭的農民對抗金兵。完顏亮那時為南下伐宋征召全國兵力,卻沒想到山東河北河南和江蘇之地到處起義,斷了他的糧倉不說,也間接導致了他和上京失聯,被完顏雍趁機奪取帝位,死於亂軍之中。

那些義軍之中,辛棄疾所屬的青州軍因都統制耿京被叛徒刺殺,辛棄疾南下投宋而散,就屬著魏勝帶領的海州軍最為頑強。

他不光是靠著幾百人勇奪海州,奪城之後還安頓城中人心,自領海州軍政事務,一手練兵,一手安民,他征稅時仿照南宋,以商稅為主,促進當地的海商貿易,減輕了農民負擔,很快讓周圍那些被苛捐雜稅和金兵團派壓迫得活不下去的農民都匯集到海州,短短一年內,拿下周圍縣鄉,在金兵的後院裏牢牢地插下了一枚釘子,讓他們無論南下伐宋還是鎮壓各地義軍,都要擔心海州軍在後方的偷襲。

更神奇的是,這位在海州一年,都是孤軍作戰,要不是海商在外接觸到李公佐,南宋還不知竟然有人收復了海州,靜海軍統領李寶大喜之下,立刻上報,趙昚得了張浚的匯報,毫不猶豫地將這塊“飛地”直接劃歸魏勝管理,只是需要他去臨安述職領賞,也是為了安撫人心,鼓舞那些尚在金兵後方作戰的義軍。

方靖遠在離開臨安之前,曾聽趙昚提起過魏勝之事,只是沒想到不光能見到本人,還可以一路同行,自是歡迎不過。

魏勝親自讓人接了那十來個祖籍在北方的女子下船,讓她們先在海州安頓,然後再派人替她們尋親。那些女子自是感激不盡,只是其中有兩個婦人自稱早已家破人亡,無處投奔,要跟著南下臨安,隨十娘她們一起投軍。

“民婦這條命都是白撿回來的,若能為國為軍出點力,便是死也甘心。”

方靖遠原本就有建立女兵營的打算,武學招收的女生未必都能通過武舉,若是加入普通軍中,難免會有諸多不便,何況將來嶽璃領兵出征,總要有些自己的親兵,如此一來,組建女兵勢在必行,這兩個婦人雖然歷經磨難,卻意志堅定,稍加訓練,絕不遜於普通軍士,當下便應允下來,讓她們跟著杜十娘安置。

魏勝則大為意外,沒想到他竟然會收女兵,“久聞南方重禮學,想不到方博士竟願意收留這些女子,著實令在下佩服。”

方靖遠:“佩服且當不得,難得魏統制沒罵我無視禮教,不顧男女大防,就已經很不錯了!”

魏勝正色說道:“那些人說的禮數道理,都是在那些安樂富庶之地,若是在我們這些久戰之地,每日裏想著能活下去就行,誰還管的了什麽男女大防?那些金兵殺來的時候,可不管你是男是女,想活著,靠得是手裏的刀槍,可不是嘴上的禮數。”

“沒錯!”方靖遠很是欣賞他這種實用派的作風,等看到他之所以要跟他們同行,搭乘靜海軍大船的原因時,更是對此人刮目相看。

魏勝遠赴臨安述職,不但帶了些海州特產的海貨,還帶了他這一年來苦心鉆研出於金兵作戰時的制勝法寶。

“這如意戰車,可乘二十余人,四周雖有鐵盾防護,仍能轉動自如,足以抵擋金兵鐵騎進攻,再伺機反擊,在戰車四周的鐵甲上,都有箭孔和槍孔,既能夠保護車上的士兵,也可以從這裏進攻。”

“還有這種床弩車,將床弩安裝在戰車上,以機關上弦,一次可發射九支長弩,力透三百步外牛皮鎧甲,專門針對金兵的重甲兵……”

“開戰之時,幾輛戰車排開,互相之間以鐵鉤扣合,便可自成堡壘,內以炮車遠攻,左右以弩車護衛,就算金兵有重甲鐵騎,也別想突破防守。”

魏勝侃侃而談,沒想到方靖遠看他的眼神簡直像是撿到寶一般,到最後一拍他的肩膀,感慨地說道:“魏兄如此大才,竟能想出這般妙計,難怪金兵眼看著海州日益興盛,想啃都啃不下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