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活字印刷(第2/2頁)

“又進宮啊……”方靖遠無奈地長嘆,回頭滿懷歉疚地望向辛棄疾,“幼安兄,是我連累你了。若是官家問起,你只說是我讓你作陪,其他一概不知便可。”

辛棄疾有些無語地看看他又看看慕崢,他也曾見過這位禦前侍衛統領,是新帝真正的親信,方靖遠當著他的面這般說話,顯然跟官家的關系也絕非尋常,一般人鉆破頭想要面聖在官家跟前露個臉,到了方靖遠這裏卻成了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他哪裏怕被連累,想要謝都來不及。

那些個裝腔作勢擺著架子拿捏他們這些歸正官的吏部員外郎,說他們連吏部侍郎都不夠資格拜見,誰能想到今日他竟然有機會直接面聖?

那些人想不到,辛棄疾自己也覺得有些恍惚,直到跟著方靖遠和慕崢一路從棚橋經禦街進了皇城。

南宋皇宮方靖遠不是第一次來,卻每次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臨安的街市繁華,商肆林立,酒旗滿城招搖,可皇城卻只占了南城一隅之地,論起面積,莫說跟盛唐時的長安,明清時的北京,六朝古都的金陵相比,就連東都洛陽的行宮都比不上。

可它背靠鳳凰山,面朝西湖,即可看錢塘潮起潮落,亦可望人間煙火市井百態,沒有一般皇城高高在上的清冷奢華,反而多了種更接地氣的味道。

後世的康熙乾隆幾下江南就把自己當親民模範吹上了天,可在他們眼裏百官和百姓都是腳下的奴才。

而大宋雖有萬般不足,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藏富於民,甚至可以讓女子保有私產,對平民來說,趙構到趙昚的統治期間,是他們難得安生的一段日子,所以才能有臨安如今的繁華盛況。

皇城裏也不似明清皇宮那般開闊大氣,因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的宮室樓閣掩映在山石樹木之間,反倒有種移步換景的皇家園林風範,尤其在這重陽時節,層林盡染,萬菊吐蕊,處處美景,看得辛棄疾忍不住意興紛發,恨不能立刻就提筆揮毫,一抒胸臆。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若在此中常住,當真有若仙境,如此逍遙,給個神仙也不換啊!”

方靖遠卻搖頭一笑,說道:“到了官家面前,可別提神仙二字。”

“為何?”辛棄疾有些不解,對於人間帝王而言,世間榮華富貴已臻極致,求得不就是神仙逍遙,長生不老麽?

慕崢見方靖遠笑得促狹,有些無奈地嘆息一聲,提醒辛棄疾說道,“上皇近日請了幾位道長入宮,請談論道,若是得了辛大人的青詞……怕是要留大人在宮中住上一陣子……”

“咳咳!”辛棄疾聽得差點嗆著自己,連咳了幾聲,用力拍拍胸口,安撫下自己受到驚嚇的心臟,連連搖頭說道:“下官不擅談玄論道,若是胡言亂語,反倒壞了上皇的心境,還是不見為好。”

方靖遠意味深長地笑著點點頭,“說得不錯,以辛兄的志向,當金戈鐵馬,踏破黃龍,殺氣太重,自然不適合道門。”

“那誰適合道門呢?”趙昚遙遙聽得他們說話,從旁邊的假山後轉了出來,驚得幾人連忙向他行禮。

“微臣方靖遠/辛棄疾,參見皇上……”

“兩位卿家免禮,你們可知朕召你們來,所為何事?”

趙昚方才聽到辛棄疾吟詩被方靖遠打趣,忍不住提前現身,沒在宮內正襟危坐之時,他說話時的神情也活泛了許多,倒不是平日那般嚴正肅厲。

“微臣愚昧,不敢妄自揣測聖意,還請皇上明示。”方靖遠壓根懶得去猜,跟皇上鬥心眼,猜對猜錯都是事兒,還不如直接裝傻,讓他自己說出來。

趙昚哪裏看不出他的心思,輕哼了一聲,說道:“朕還以為你素來敬仰嶽元帥,為其昭雪平冤,追封加官之事當遂你願……如今看來,還是由辛卿家去更為妥當!”

“啊?!”這下,方靖遠當真追悔莫及了。

就連辛棄疾也聽得動容不已,當即拜倒在地,“能為嶽元帥昭雪平冤,微臣三生有幸,哪怕赴湯蹈火,定不負皇上所托!”

(╯‵□′)╯︵┻━┻

方靖遠差點咬碎了後槽牙,好你個辛幼安,搶我美差,真是引狼入室,交友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