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5章 對因不對症(第2/2頁)

這些個教授權威就好像古代的大儒,雖然不當官,不從政,可影響力那是絕對大的嚇人,而且飽讀詩書,隨隨便便都能把你一位某個領域的小醫生批判的體無完膚。

就比如眼前這位包教授,人家要真想難為方浩洋,晚上回去一篇論文,明天早上方浩洋就要陷入泥潭,不敢說人人喊打,最起碼不會太過輕松。

最主要的是人家批判人還不是隨便批判,這些個老教授就是研究理論的,隨隨便便都能從你的某個論文亦或者某個學術報告中找到瑕疵然後放大。

“沒什麽問題。”包教授笑呵呵的搖頭:“我只是有幾點疑惑想要向小方請教一下。”

方浩洋頓時松了口氣,還好,還好,還好沒出事,真要出了事,那可不好辦了,搞不好要請郭文淵出面才行,要不然這些老教授老權威真要把方寒批判一番,方寒至少要被雪藏好幾年。

“包教授有什麽要問的?”方寒也很好奇,自己的這個方子開的沒毛病啊。

包教授笑著道:“你開的這個方子我和幾個老夥計看過了,效果也非常好,小丫頭吃了一個禮拜,就不出汗了,只是這個藥有些苦,我們幾個老夥計就把方子改了一下,誰知道小丫頭才吃了三天,這汗又出來了。”

方浩洋一聽,這才徹底松了口氣,感情是這事啊。

“不知道包教授怎麽改的方子?”方寒問。

“我們研究了一下這個方子,主藥應該就是龍骨和牡蠣,都是斂汗的藥物,我們把劑量改到了50克,又加了黃芪,黃芪也有止汗的功效,可吃了卻沒效果,真是奇了。”包教授說著還微微皺眉,看上去確實很納悶。

方浩洋在邊上聽的都有些無語,心說你們這些教授吃飽了撐的?

當然,心中這麽想,嘴上卻不能這麽說,方寒心中也膩歪,還是耐著性子解釋:“包教授,中醫的方劑那是經過反復斟酌,反復試驗才確定的,講究君臣佐使,並不是其中一兩味主藥替效果的,這也是中醫湯劑的優勢所在,您這麽改,自然不會見效。”

“可我們也加了黃芪了呀?”包教授還是有些納悶,他們都是研究藥性藥理的大拿,改方子也不是亂改的。

“您雖然加了黃芪,可這個加的原因是什麽呢?中醫治病講究的是對症施治,而不是隨便加的,患者是腎陰虛,方子裏面的藥物是根據患者腎陰虛這個情況來定的,並不是因為出汗,出汗只是症狀,而並非病因。”

“出汗只是症狀,並非病因?”包教授若有所思。

方浩洋也忍不住了:“包教授,中醫和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中醫的方子針對的情況和西醫針對的情況不同,不能同日而語。”

包教授還在輕聲嘀咕:“出汗只是症狀,並非病因?”

方寒點頭:“患者是腎陰虛,所以才會出汗,而且是黑汗,所以方子針對的是腎陰虛,而並非針對出黑汗,不能一概而論。”

到了這會兒,方寒算是徹底看出來了,這位包教授完全就是個門外漢,準確的說對中醫是個門外漢。

西醫治病,發燒,那就退燒,出汗,那就止汗,拉稀那就針對拉稀,可中醫不同,中醫治病是要從症狀來分析病因,辨明病情,然後才能用藥的。

比如說發燒,為什麽發燒,是熱邪入侵還是寒邪入侵,是虛症還是實證,便秘,為什麽便秘,拉稀,為什麽拉稀?

搞清楚這個為什麽,這才叫知犯何逆,而不是看到什麽算什麽。

方寒開的方子是針對女講師腎陰虛的,這位包教授看了方子,覺得龍骨和牡蠣斂汗,就覺得是主藥,然後再加一味止汗的黃芪,藥量加大一些,其他藥物全部去掉。

中醫的藥方要那麽簡單,那倒好了。

中醫易學難精,之所以難以普及,正是因為中醫的選派配伍博大精深,辨證施治極為復雜,並不是你了解幾味藥的藥性就可以的。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包教授緩緩出聲:“明白了,明白了。”

耽誤了這麽會兒,宋護士已經端著熬好的湯藥回來了。

方寒接過湯藥,聞了聞,對宋護士道:“趁著湯藥還熱,找一張病床,吃了藥要出汗才行,這個藥也要分三次,我上面寫著呢。”

“去值班室吧,值班室有床,就不占用科室的床位了,藥我也按照您的吩咐分了三小碗。”宋護士急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