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德川家光(第2/2頁)

但是,不在九州的那些大名,卻一個個都是譴責薩摩藩,說是薩摩藩去吞並了明國的藩屬國琉球王國,又迫害琉球國王,導致琉球國王給明國皇帝上了血書,才招來了明軍,不但如此,還出兵去打琉球的明軍。那在明軍那邊來說,肯定是要反擊的。

根據他們的猜測,明軍是要教訓薩摩藩而已,肯定不敢和整個倭國開戰,大家不要杞人憂天了!

他們之所以如此認為,並不是說他們怕了明軍。而是出兵圍剿在薩摩藩的明軍,對他們來說沒有好處。

打仗不要錢麽?本來就被德川家光給折騰,不能采礦,不能貿易,還要執行參勤交代的規定,再要出兵打仗,領地內就更是窮得叮當響,會影響他們的統治。

當年的島原之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災之下,讓那些窮人活不下去,便紛紛起來造反。要是打仗打窮了,他們沒錢的話,這種事情也很可能在他們領地內發生的。

一時之間,德川家光這個會議上,吵成了一團,壓根達不成一致。

德川家光執掌權力多年,豈能不明白這些大名各自是什麽算盤。

於是,他便不再聽他們爭論,而是轉頭看向他的心腹大臣老中松平伊豆守信綱。

老中這個官職,是德川家光首創的,有點類似大明的內閣輔臣,不過權力應該更重一點,入則宰相,出則大將的那種。

之前島原之亂爆發時,幕府派出鎮壓的軍隊總大將原為板倉重昌。結果這貨無能,被起義軍給打死了。

這種情況下,就是這個松平伊豆守信綱接任了幕府軍的總大將,才鎮壓了島原之亂。

隨後,他又采取強化取締天主教的措施,放逐葡萄牙人,將荷蘭人限制在長崎出島活動,協助德川家光完成了鎖國體制。

另一方面他整備幕府的職務,制定寺社奉行、勘定奉行等職制,可以說,是德川家光非常重要的幫手。

如果按照原本歷史上發展的話,他還會在幾年後鎮壓了試圖顛覆德川幕府的“慶安之變”。

這個松平信綱看到德川家光的眼神,便心領神會,當即出列奏道:“如今各種消息都有,微臣以為,當先調查清楚這次事件的真正原因,再下決斷不遲。一方面,尋找島津光久,要問個清楚,另外一方面,也得派人去和薩摩藩的明軍接觸,看他們怎麽說,並搞清楚,他們是會退兵還是長久占據薩摩藩,是給薩摩藩一個教訓還是意圖整個天下?”

看到德川家光在點頭,松平信綱便繼續細說道:“對於明國,我們不怕事,但也不惹事。如果這事最終能和平解決,那是最好。如果不能和平解決,真要打的話,那我們也奉陪。為此,微臣建議,一方面可以讓九州的大名返回領地進行備戰,另外一方面,還是先把事情都搞清楚了才好!”

他的這番話,確實很符合德川家光的意思。要能不打仗,那當然是最好的。因為一旦戰起,不穩定的因素太多了。

至於面子上,到時候讓明軍退兵,道個歉什麽的,也可以將就,至於薩摩藩的損失,那是活該,剛好也能進一步削弱了薩摩藩,甚至可以借這個機會把薩摩藩給取締了。

不過他雖然這麽想著,還是為了穩妥起見,轉頭看向仙台藩第二代藩主伊達忠宗,想聽他的意見。

仙台藩也是德川家的死忠,意見很重要。而伊達忠宗給出的建議,和松平信綱是差不多的。不過為了維持德川幕府的威嚴,他建議幕府這邊還要求明人到江戶來道歉。

至於其他大名,在他們倆都發表了看法之後,便不敢有其他意見。

於是,就這麽的,九州的大名,立刻趕回領地去備戰了。而其他大名,還是要繼續留在江戶。

德川家光正在想著派誰去薩摩藩見明軍時,島津光久出現了。

原本還想著求德川家光出兵,已經想了很多理由。

比如說明軍一點都不給德川家光面子,說打倭國就打倭國,這種事情一旦開了先例,以後明國會看到倭國好欺負,就會永無寧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