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旱情

通常來說, 只有改朝換代才會出現這麽大的人事變動。而蕭彧與蕭祎之爭只能算作兄弟內鬥,蕭彧取代蕭祎,依然是安國內部的政權延續, 並不是改朝換代。

所以那些舊臣想不通,蕭彧為什麽會動到他們身上。他們不單是蕭祎的臣子,更是景平帝蕭全的臣子,蕭彧就算不看蕭祎的面子, 難道也不看他父皇的面子?

蕭彧還真不看, 他回來之後, 沒有舉行祭祀大典, 而是先為自己的外祖父平反,命人徹查當年的叛亂案。

為周起平反,是蕭彧給原主的一個交代, 也表明了他的態度,他並不會顧及景平帝的顏面, 錯就錯了,絕不包庇姑息。

“此事交由刑部徹查, 請裴將軍監察。務必實事求是, 切勿冤枉任何一個無辜者,以告慰亡靈!”蕭彧對朝堂上鴉雀無聲的文武百官說, 他知道自己這一查,勢必要翻出不少掩飾在平靜光鮮外表下的腐爛與肮臟。

裴凜之與刑部尚書萬瀾同時拱手:“臣遵旨!”

王啟拱手行禮:“臣有本啟奏:陛下還都已有數日,該舉行祭祀大典了。”

蕭彧看著王啟, 說:“朕心中有數,但須得等大將軍的案子查清之後, 朕才能祭祖, 否則無顏去見母後。”

他一定要給原主一個交代, 不能讓他外祖一家蒙此奇冤,也要給大將軍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在座的舊臣無不驚駭,祭祖這樣的大事都要排在給周起平反之後,這事是絕對不能善罷甘休了。

這無異於平靜的湖面上扔下一塊大石,泛起了巨大的漣漪。當年參與周起叛亂案的人頭皮一陣陣發麻,該來的到底還是來了。

蕭彧並沒有急著去動世家大族的利益。還像剛到廣州的時候一樣,先進行戶籍人口統計,丈量土地。

如今攤子太大,蕭彧沒法全都安排自己人去,便恩威並施,告誡地方官吏:所有人口,無論民籍奴籍,所有田畝,無論公田私田、熟田新田,都得如數上報。如若發現瞞報謊報,便會嚴懲,子孫後代都將剝奪參加選拔考試的資格。

這個懲罰措施極為嚴格,對最注重家庭與傳承的漢人來說,罰俸、蹲監、丟官都不及剝奪子孫後代的考試資格嚴重,何至於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堵上子孫後代的上升通道。

與此同時,朝廷向全國頒發了選拔令:今年十一月,各州舉行選拔初考,選優勝者參加明年三月的京城會考,不論出身,能者居之。

告示一頒布,全國的讀書人,尤其是嶺南以北的庶族子弟無不振奮,終於等到這一天,他們也能參加選拔考試了。

北邊的讀書人這些年看過不少南邊傳來的《星火》報,也聽聞過南邊的選官制度,庶族子弟分外支持這種選官制度,不再以門第來考核,而是以才學來考核,這顯然比九品中正制要公平得多。

長久以來,北邊的讀書人尤其是士族心中都心存著一個極大的疑惑:《星火》報是怎麽做到每一份報紙都是一模一樣的,這顯然不是靠完美的功底抄錄出來的。

但具體是怎麽做到的,他們猜想了很久,依舊沒能窺破這個秘密。

到建業後,蕭彧依舊不打算將活字印刷這個終極秘密公布開來,因為掌握了印刷技術,就掌握了整個國家的話語權。

而目前為止,讀書在全國範圍內主要還是地主階層的專利,若是讓這些特權階層掌握了印刷術,那麽這個國家的話語權就由不得蕭彧做主了,因為就算他有心掌控,只怕也是無力的,他不可能每篇文都去看。

這一點蕭彧深有體會,掌握話語權的那群人,只會為自己階層的利益發聲,哪管普羅大眾的死活。

現在宣傳口大了,蕭彧決定增加《星火》報的發行頻率,由原來的一月一期改為一月三期,每旬發行一期。並且面向全國範圍征稿,這樣一來,來自全國各地的稿件與新聞都能刊載在報紙上,讓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能知道。

蕭彧本人也不再親自審稿,而是讓身邊的人審稿。比如賴峰、向陽、青悠、霜落等人,如今青悠和霜落已經被晉升為宮中女官,專門為蕭彧處理文件。

青悠和霜落姐妹是做夢也沒想到,她們一個窮鄉僻壤出來的青樓女子,最後竟有這樣的機緣巧合做了皇帝陛下的女官,這真是何等的榮幸!所以她們也是極其盡心竭力,不遺余力地輔助蕭彧。

蕭彧與六部官員一樣,都在努力適應著新環境和新工作,現在可不比在廣州,管轄的範圍是全國十幾個州,上百個郡縣,事務繁多如牛毛。

蕭彧已經盡量將工作分攤給了六部,畢竟一個好的領導,要學會用人,否則他就算是有九條命也不夠累的。

但治理一個國家,哪怕是有著完美的中央機構,皇帝也是不可能輕松的,比如他面前現在堆著的,便是來自雍州、梁州、豫州等江北各州發來的旱情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