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炸|藥

去年寒潮過後, 蕭彧就命人將棉花種子從崖州運到廣州和交州,再分發到廣州與交州各郡縣,然後由地方官府分發到百姓手中, 並且告知棉花的種植辦法。

棉花種子發放的時機剛剛好,嶺南百姓經歷過去年的寒潮,不少體弱的老人與孩子都沒扛過去。

此時聽說這棉花可以取暖, 能夠做被子和棉襖,還能跟麻絲一樣織成布, 種植的積極性別提多高了。

所以開春過後,嶺南地區隨處都可見破土而出的棉花幼苗。人們對棉花照料得比糧食都要仔細, 畢竟這關系到一家人冬天會不會挨凍。

進入盛夏,人們終於等到了棉花吐絮。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棉花, 跟去年冬天的雪一樣白, 也跟木棉的棉絮一個樣, 那麽柔軟輕盈。

廣交地區多木棉,人們常常在棉桃吐絮的時候,到處去撿拾棉絮, 但木棉樹到底數量少, 采摘還極其不便,並不能普及開來。現在家家都能種植棉花, 就再也不用擔心缺衣少被了。

早在棉花種子分發下去的時候, 蕭彧就給工部下達了任務, 要求他們盡快發明出軋棉機, 為棉花脫籽。

王涓帶著他手下的官員花了數月的時間, 想了很多辦法, 嘗試了很多次, 終於設計出了一種手搖式軋棉機。

兩根原木並排在一起, 搖動其中一根,以它另一端的齒輪帶動另一根轉動,棉花放進去,就能將棉籽過濾出來。

蕭彧看到這個手工軋棉機十分欣慰,直接將造出這個軋棉機的主事提拔了兩級,其余起輔佐能力的也得到了賞賜,有的升了官,有的獲得了賞金。

接下來只需要將手工軋棉機大面積推廣開來就行,工部會召集一批木匠來制造軋棉機,再由這些木匠將制造技術傳播到各郡縣去。

爭取今年之內全面在廣交崖三州內推廣軋棉機,今年人們可能趕不上使用軋棉機,但以後就能用上了。

軋棉機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官府開辦的被服廠效率,官府的被服廠主要為軍中將士制作軍衣與鞋子。

工人則是當初從青樓妓館解救出來的女子,那些女子中有一部分回了家,有小部分嫁了人,還有一部分進了文藝團,但是大部分都進廠做了工人,靠勞動養活自己。

妓女從來都是最受歧視的人群,她們很難再被社會接納,官府為她們尋得的這條出路無疑是最好的。

大家都有著相同的悲慘命運,如今聚在一起,靠雙手養活自己,也為這個社會作出了貢獻。連皇帝陛下都親自來慰問過她們,還誇贊她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官府統一安排她們食宿,她們每日的任務就是績麻、軋棉、紡紗、織布,為軍中將士縫制軍衣、軍鞋,現在又多了棉衣與棉被。每月還給發工錢。

皇帝陛下還親口承諾了,官府會負責她們的余生,待以後老了無人照料,便都送到孤獨園中,由官府為她們養老。

這就給這幫可憐的女人們吃下了定心丸,只管好好活著,用心工作,將來官府會給養老。

女工們對此深信不疑,因為從來就沒有哪個官府像現在這樣真正關懷百姓,為百姓做事實,救她們出苦海,教授她們謀生的技藝,還為她們種痘。

在她們心中,皇帝陛下就是解救他們脫離苦海的活菩薩。

不僅是女工們這麽認為,嶺南地區的百姓都對現在的官府都極其滿意,減稅、辦學、種痘、送雜交稻種、送蔬菜種子、送棉籽、修水利、修路,無一不是官府為他們做的事實,這個官府是真正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

一些年過古稀的長壽老人說,別說沒有見過,就連聽都沒有聽過有這樣好的官府。這真是趕上了愛民如子的皇帝,這樣皇帝和官府不擁護,那還擁護誰?

所以今年官府再次募兵的時候,報名者十分踴躍,他們深信官府的宣傳,安定美好的生活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將士們流血犧牲換來的,需要身先士卒的英雄去守護。

嶺南三州一共又征集了兩萬七千將士,其中廣州一萬四,交州一萬,崖州三千。

廣交崖三州原來的兵力不到七萬,不足以與北邊朝廷抗衡,所以必須要壯大軍隊。趁著尚未動手,得抓緊時間練兵。

雖然戰爭還沒有打起來,但蕭彧也沒閑著,統戰工作一點也沒少做。

《星火》報紙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到北方各地,讓讀書人了解南邊的新動態,了解著蕭彧傳達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讓北邊的讀書人慢慢接受著新思想。

除了讀書人,底層民眾的統戰工作也不能放棄。蕭彧派出了大量的說書人與貨郎,他們的足跡遍布了北方各地,跟底層的百姓宣傳著南邊的消息。

就連田間地頭的農民都知道了:南邊已經有了高產的雜交稻,每畝地能多收幾十上百斤稻谷;南邊的百姓都免費接種了防治天花的疫苗,接種這個疫苗之後,一輩子都不會再得天花;南邊還取消了人頭稅,田賦也減了;南邊還興修了好多學塾,窮人家的孩子都能免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