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一更]615(第2/3頁)

最後答題最中規中矩的幾個選了出來,然後選了一個沒有發表太多自己針對政策的想法,只是寫了自己會怎麽做的一個人,讓他去找北境王殿下報道。

這個人選一出來,所有人都十分詫異,這個人在學宮的時候就一直被人嘲諷只知道死讀書,從來不會對老師們的想法發表意見還覺得他這樣的人沒有未來。

結果怎麽轉頭就能去當郡守了?

這人自己也很誠惶誠恐,霍光就十分直白地說道:“如今燕國亂象紛呈,殿下需要的不是滿腦子不切實際想法的人,殿下只需要聽話的人,需要做什麽該怎麽做殿下心中自然有數,難道你們敢說自己比殿下還厲害嗎?”

眾人:……

不僅不敢,還從心裏覺得自己比不上北境王殿下。

一時之間大家都頗為捶胸頓足,傻了傻了,怎麽就沒想想燕國那個情況呢。

可他們再怎麽後悔也無濟於事,人選已經選好,並且用最快的速度打包給了劉談。

霍光做事情一向比較靠譜,直接在信裏將所有的過程全都稟報了一遍。

劉談對霍光做事深深滿意,這樣的人選是最好的。

至於霍光說的那個貢士兩種選擇的問題,劉談想了想記得明朝好像也是這樣,若是考不上進士可以直接去排官,只不過需要從低級官吏做起,並且晉升上限也比進士低,但那也有很多人做這個選擇,當官都要排隊。

劉談倒是覺得霍光這個想法不錯,就讓他再去詳細計劃一下。

然後等看到最後霍光來了一句靈魂拷問:“殿下今年正旦在哪裏過?”

劉談本來第一反應自然是在北境國過的,然而他很快想到可能還真的……回不去。

燕國這邊事情太多了,尤其是他還要防著烏桓打過來,現在看上去烏桓似乎很安靜,但要知道,占領遼東郡的只是烏桓的一個家族薄奚氏。

最近他也了解到烏桓其實算不上一個完整的國家,只是大漢對那個民族的人統一的稱呼,實際上他們一直都是分裂狀態。

薄奚氏有幾個交好的氏族,也有幾個關系不太好的氏族。

如果是以前,劉談肯定選擇交好那些氏族共同對付薄奚氏,不過現在他也想明白了,思想不同的外族是不值得交好的,只有接受的教育是一樣的,才能讓大漢當成自己人。

劉徹為什麽對陸懸接受的那麽痛快?還不是因為陸懸讓烏孫人接受了大漢的教育。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於民族的看法從來不依靠血緣,而是看思想。

你跟我們的主流思想保持一致,那你就是自己人,反之則否。

烏桓人注定成不了朋友,那不如幹脆一起搞了算了。

所以劉談注定今年是回不去北境國,至於長安那就更別想了。

他思前想後還是給霍光去了封信,讓他派人將燕王送過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北境王如今暫時代理燕國,但燕王長期不在燕國也不是回事。

而且劉談估摸著自己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燕國,北境國那邊只要交給霍光一步一步去發展就行了,他若是再弄出點東西來反而容易出問題。

想一想之前他還覺得有些無趣,現在他就覺得歲月靜好還是挺不錯的,不打仗就不燒錢,多燒一段日子,就算他再怎麽能賺錢也扛不住這十萬大軍的消耗了。

霍光在接到了劉談的命令之後,火速將劉苦打包了過來。

燕王宮終於入住了真正的燕王。

只不過劉苦來了之後,劉談跟他的居住地點問題就讓人很難搞。

如今燕國從上到下都被劉談打老實了,尤其是遼西郡郡守和廣陽郡郡守帶頭當劉談的忠心小弟,而且這兩個人也的確得到了好處,這就導致其他的郡守也明白過味來——跟著北境王幹不一定有多大的好處,但對方手裏漏一漏就夠他們吃的了,而跟北境王對著幹那是一定沒什麽好處的。

尤其是十萬大軍住進了新建的城池之後,朝廷都發來了表彰,嗯,這個大家都不稀奇,平日裏就算劉談什麽都不做,他全家都會寫信表揚他最近沒折騰出什麽事情來。

最讓大家眼紅的是遼西郡郡守和廣陽郡郡守的名字居然直達天聽了!

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若是他們運氣好,再有能力一些,說不定將來還能被調到長安啊。

北境國就有官員是這麽被調過去的,至於那邊的主要官員都沒走據說是因為皇帝心疼兒子,不想把那些人都調走,讓他們輔佐北境王來著

於是一時之間,大部分郡守都放聰明,開始給劉談拍馬屁,一開始他們是跟以前一樣,直接送錢送珍寶孝敬。

結果全都被北境王退了回來,劉談也沒對他們說什麽高大上的話,從頭到尾就十分簡單的:本王看不上,本王倉庫裏隨便挑一件都比你們這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