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二更]600(第2/3頁)

之前劉徹失蹤的消息就是從那邊走漏的,劉徹在查清楚之後就有些生氣,直接派了繡衣使者過去打算治罪,結果沒想到派去的繡衣使者也折了好幾個在那邊。

繡衣使者那可都是劉徹精心培養出來的諜報人才,自從成立之後這麽多年都沒怎麽吃過虧,這些人代表的就是皇帝,平時不顯露於人前也就罷了,若是真的現身就連劉談都對他們十分客氣,平日裏打鬧歸打鬧,但是在劉談這裏,給他們的待遇可都是最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派去的繡衣使者幾乎全軍覆沒,劉徹的震怒可想而知。

結果皇帝震怒皇帝的,那些人依舊我行我素,大有天高皇帝遠的架勢,劉徹眼見能派過去的人能力不行,能力可以的又不能派過去,就把注意打到了劉談身上。

其實劉徹讓劉談代領燕國政務還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在劉談離開長安之前他就有這個想法,只是一直沒有跟劉談說,因為他知道就算說了他兒子也不會同意,並且不僅僅是他兒子的問題,還需要跟朝臣也商議一番。

跟劉談想的不同,中樞那些大臣對這件事情的抵觸情緒也不是那麽重。

首先就是燕國的問題的確很嚴重,需要人去處理,可能在長安當官的誰願意跑到那個窮山惡水的地方?

就算胸有抱負的人也要掂量一下,繡衣使者都折在了那裏,他們過去萬一人也沒了呢?他們肯定比不上繡衣使者厲害啊。

現在有現成的人頂缸也挺好,最主要的是北境國發展的快速,去年甚至能夠交一些稅給中樞了,雖然不算特別多,但至少看到錢了啊。

要知道在北境王過去之前,那些地方都是要免稅的。

燕國的情況跟北境國也差不多,他們還指望著北境王能夠照顧一下燕國,緩解一下中樞財政壓力呢。

據新任大司農的說法,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拜錢童改拜北境王了。

甚至已經漸漸有了錢童和北境王合二為一的畫像。

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沒什麽太大的抵觸。

反正北境王也是暫代,短時間內他成不了氣候,至於時間長了以後……隨著燕王逐漸長大,到時候可以做的手腳也很多,現在就很好。

劉談放下劉據的信之後心很累的嘆了口氣,他之前也是真的沒想到燕國已經亂到了這個地步。

陸懸看著他眉頭緊皺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臉說道:“別擔心那麽多,實在不行我們就提前……”

“別別別,按照原定計劃來吧。”

劉談知道陸懸想說的是提前發動戰爭,但劉談想了想軍隊都沒有訓練成型,甚至很多都是新兵,就這麽拉到戰場上去基本就是送死。

以前大家都這麽做是他們的事情,劉談肯定不會這麽做的。

而且讓他管理燕國那邊的邊境城池他也不是那麽抵觸,因為說起來是分燕國和北境國,實際上這一條線都是連著的。

燕國那邊混亂多少還是能夠影響到北境國,尤其是雁門郡,之前劉談就一直在關注雁門郡,只是一直沒有太好的辦法。

做得多了吧,代郡郡守就曾經表示北境王這是以鄰為壑,但是不做他又覺得憋屈。

現在倒是好了,劉談完全可以大刀闊斧。

唯一讓他在意的就是燕國國相的人選。

只不過到現在燕國國相好像都沒有選出來,劉談在小朝會上提起這件事情之後,忍不住沉思半晌說道:“你們說有沒有可能讓你們兼任?”

畢竟如果選出新的官員,劉談首先要做的就是跟這些人進行一定時間的磨合,想要快速上手政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直接讓劉談手下的那波人兼任就容易多了,大家完全可以把之前的那一部分經驗借鑒過來,都不用劉談多布置,他們就能順利操作。

劉談這句話說完之後,除了霍光之外其他人都是面露驚恐:這就不必了吧?

就算是霍光表情也微微變色,只是他一向穩得住情緒,表現得不是那麽明顯而已。

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現在大家感覺自己哪怕不是超負荷運轉也差不多,管不過來那麽多地方啊。

霍光深吸口氣說道:“陛下不會如此下令,否則,以後燕國和北境國又哪裏還分得開?”

劉談本來就是嚇唬他們的,聽了這句話之後說道:“我現在只希望能夠來一個差不多的國相,其他人也不要差太多,要不然我也搞不定。”

然而實際上燕國國相卻是選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竇思博。

劉談在看到這個姓氏的時候表情就下意識的嚴肅了起來,雖然天下間姓竇的都未必跟孝文皇後有關,但小心點總是沒錯。

於是劉談立刻讓人調出了他的档案,結果這一看,還真是跟孝文皇後有那麽一點關系——他乃是孝文皇後的弟弟章武侯竇少君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