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二更]564(第2/2頁)

劉談說到科舉的時候,桑弘羊和王卿兩個人明顯慌亂了一下:這就說完了?蔭職那麽龐大的體系,那麽復雜的情況,這就……沒了?

只是這兩位養氣功夫太好,他們這樣的人講究泰山崩於面前而不改顏色,所以從臉上看是看不出什麽的。

然而這一次他們這種習慣簡直是害慘了他們。

劉談真的以為他們沒有任何意見,於是又開始輸出科舉觀點。

不過他說科舉方面簡單,那是真的簡單,北境國都已經做出成效了,還有什麽復雜的?

他想了想說道:“長安行科舉唯一的問題在於,要不要在各郡縣先進行考試?通過了郡縣考試的才能參加長安的考試?”

劉徹果斷說道:“郡縣考試先行。”

劉談心說,郡縣沒有教學的地方,考生必須是讀過書的,這年頭也只有家裏有點底子的才能讀書。

不過他沒有提,什麽都是一步一步來的,當百姓發現多了一條出路,那麽他們就會對讀書這件事情爆發極大的熱情,人一讀書就會擺脫愚昧,而朝廷一般不太希望全民擺脫郁悶,所以肯定要限制一下學習資源,怎麽限制?當然是官辦學校,然後卡一下入學資格,不是在官辦學校畢業的沒有資格考試。

這不就結了嗎?

所以他一點也不擔心這些問題,他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那進士要怎麽安排?北境國是兒臣安排了學館。”

劉據不假思索說道:“那長安也安排就是了。”

劉談輕輕說道:“那個……有點費錢。”

劉據:……

其實這個時候,在場的除了劉徹,基本上都已經開始跟著他的思路走了,所以當他說北境國都在辦學館讓進士繼續學習之後,他們也就下意識地跟著走。

結果忘記了北境國那邊體量小,再加上劉談不差錢,如今北境國也不怎麽差錢了,所以能辦這個學館,但是長安這邊……作為一個國家,就沒有錢夠用的時候!

要不然劉徹也不至於聽說要開海上之路就直接讓劉談去找桑弘羊談這件事情,直接將這件事情提成了首辦的事情。

所以讓長安這邊直接建一個學館負擔所有學生的學費和衣食住行是不可能的。

劉徹一想到北境國那個學館的形式也忍不住臉色發綠,劉談一看他爹這個表情,想了想說道:“其實當初北境國這麽做也是因為那些進士都很貧窮,如果不減免各種費用的話,很可能他們根本無法留在朔方城,不過,霍光也說過長此以往不是什麽好事,所以兒臣一直在思索換一種方式。”

劉徹立刻問道:“換什麽方式?”

劉談說道:“收取一部分住宿費,然後吃飯讓他們自由選擇,學館會提供食堂,他們可以自己花錢去買。”

桑弘羊的思路終於找到了,他立刻問道:“那若是學生出不起呢?”

有些人窮是一時的,但總有窮人,現在劉談是為了照顧那些窮人沒有收錢,那以後那些窮人家的子弟怎麽辦?

劉談說道:“給他們勤工儉學的機會啊,學館裏很多事情也要人來做的,比如說公共場合的衛生打掃,食堂一些打下手的活計,給他們機會養活自己唄。”

桑弘羊想了想好像也沒什麽問題。

一旁的王卿默默地又給劉談打上一個標簽:思慮周祥。

劉徹看了一眼天色,果斷決定結束這次會議——再晚他就得留桑弘羊和王卿用晚膳了。

倒不是缺這點吃的,而是一般不是特殊時候,都不會選擇這麽吃飯,大臣難受皇帝也不舒服。

在臨走之前,桑弘羊問道:“不知之前的言行錄可否給臣一份?”

王卿回過神來也說道:“臣也要。”

他們兩個對蔭職那一塊還沒太多了解呢。

也幸好劉徹早就想到這一點,直接安排了刀筆吏記錄劉談說的話,為了保險他安排了兩個刀筆吏,結果……幸好安排了兩個,這兩個都差點把自己手寫廢了。

不過這個還要等整理才行,要不然……沒法看。

劉談好奇湊過去看了一眼,這年頭還沒有起居注這種東西,也不存在不讓看的規矩。

然後劉談一探頭就看到了滿紙如同咒語般的:北境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