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一更]563(第2/2頁)

結果他們竟然忽略了北境王的存在。

仔細想一想大概因為北境王從再次回到長安之後就深居簡出,哪怕不是深居簡出也一頭紮進了研究胭脂水粉的領域裏,什麽政事武事都不管,在他最能奪權的時候他退了回去,讓所有人都安心了不少。

劉徹讓桑弘羊和王卿坐下之後說道:“之前朕曾提過科舉之事,如今看來時機也算成熟,今日就來商議一下吧。”

桑弘羊和王卿的目光立刻轉向劉談,他們總算是知道為什麽北境王會在這裏l-——科舉這東西不就是北境王先搞出來的嗎?

其中桑弘羊的眼神中透露著些許絕望:殿下,您不是去玩胭脂水粉了嗎?怎麽又給我們增加工作?

之前劉談所說的建立海上絲綢之路這件事情他們還在忙呢,一條航線的開通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首先……船要夠多。

當初劉談出海造船能那麽快是因為交趾國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再加上交趾國用船很多,材料都比較齊全,外加很多小船是直接征用了交趾國的船,否則除非劉談真的會仙術,也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就組建出一只船隊。

而如今大漢的船隊要整個更新換代,尤其是主船,再加上現在造船不如當初劉談舍得砸錢,讓許□□班沒日沒夜地幹,這個進度自然是不那麽快。

更何況在船隊出航之前,他們還需要了解一下交趾國以西那些國家的具體情況。

這些事情都很繁瑣很重要,再加上大漢的官員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這些事情上來,還趕上了秋收,哪怕是徭役也得讓百姓回去收糧食啊。

所以到現在進展有些緩慢,已經讓桑弘羊有些頭禿,結果一轉頭……劉談又搞出了科舉?

劉談無辜地看著桑弘羊,這也不是他想的好吧?

在他的想法裏,至少北境國要經過三四輪的科舉,才能找到最適合這個時代的規則,然後再運用到長安。

只是劉徹好像沒這麽有耐心,畢竟三年一次科舉,三四輪下來就是十來年。

劉徹哪怕天天都在尋仙,希望能夠活得時間更長一些,但實際上他算著自己的父輩年歲就覺得十年之後自己可能就差不多了,所以必須在他還在位的時候將科舉這件事情給搞定。

哪怕不搞定也要弄出雛形,來那麽兩輪,為以後奠基。

作為一個極其有遠見的帝王,他是能看出科舉的好處的,否則當初也不會興致勃勃的幫劉談選人,甚至還主持了殿試。

也正是因為那次殿試讓劉徹更明白,這樣出來的人都是帝王親自選出,天然更傾向於帝王。

不過,劉徹沒想過的大概就是只有極其強勢有作為的帝王才能讓天下歸心,否則換一個軟弱一些的,那就是給朝臣結黨營私的機會。

劉徹當然想不到,畢竟高智商也猜不到智商低的人會做出多麽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劉徹有這個想法,其他人自然不敢拖後腿,或者說就算有別的想法也只能委婉著來,當面反對這種事情目前只有兩種人敢,確切說是一種人和一個人敢,一種人是不怕死的那種,如今大部分已經墳頭草好幾米高了,另外一個就是眼前這位北境王。

現在連北境王都沒提出反對,那麽他們暫時也不會主動說反對意見,只能等北境王將具體事宜說完之後再一點點商議,他們不可能上來就反對,不過可以挑一些不太合適的點說出來,然後拖延一下。

一項新政無論什麽時候都需要再三討論,再三推斷才能上,不可能想要就上了。

哪怕在北境國試行過,也不是說在整個大漢都能推行,北境國才多大,大漢多大?

而且北境國也在行科舉,到時候北境國的科舉要不要並行?並行的話北境國的人是參加自己的科舉還是參加大漢科舉?

這一系列都是問題,桑弘羊跟王卿對視了一眼,已經做好了準備跟北境王殿下唇槍舌戰。

政治就是這樣,當初在面對劉屈牦的時候,他們都站在一條戰線上,但如今卻又隱隱站在不同的陣營。

不過他們知道,劉徹就喜歡這樣的臣子,如果一個個都抱團太厲害的話,他反而不開心。

可問題是,劉談能讓他們找出毛病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