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四更]416(第2/2頁)

劉談的確沒想那麽遠,只是說道:“護衛我一直都有啊,不是每年都招人進來嗎?”

霍光無奈:“所以殿下身邊的護衛每年都是新兵,這怎麽行?”

劉談笑道:“新兵怎麽了?新兵訓練上兩三個月就比之前的要好很多。”

霍光隱隱察覺到了劉談再想什麽,幹脆問道:“殿下是不是擔心有人借機生事?”

劉談面色一沉:“這還用猜嗎?根本不是借機生事,他們就是要生事,我這一份奏疏上去,會引來什麽就不好說了。”

他可沒忘記長安那邊還有一個劉屈牦正在虎視眈眈,就等著他犯錯好到時候把他拉下馬。

實際上也就是劉徹和劉據都在偏心他,否則劉談做的那些事情,也的確很容易就被參上一本,而且還是沒辦法辯駁的那種。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劉徹總和劉據縱容,依照劉談的性格,此時此刻早就跑到一邊窩著了,根本不可能搞這麽多事情。

劉談說完之後直接將手上那份沒寫完的奏疏給點火燒了。

霍光沒有阻攔,身為受寵的皇子,特權有一些是好事,但是太多就不太合適了。

他如今已經不會再去懷疑劉談做這些是不是要跟劉據爭位,但諸侯王勢大連太子都比不過,終歸不是什麽好事情。

燒完之後,劉談十分輕松說道:“就這麽定了,一年裁軍一千人也不算很多,慢慢地就都換上,暫定每年秋收過後招兵,同時進行裁軍程序,等到招兵滿員就將被裁下來人放走,然後將我這裏的人替換過去,對了,先從受降城開始吧。”

霍光看了劉談一眼,知道他定在秋收過後是為了讓百姓家裏還能有一份勞動力負責秋收,更主要的是秋收過後再過一段時間就是冬日,有一些家境貧寒走投無路的人到了冬天很難捱,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霍光想到這裏忍不住說道:“殿下若是這麽做的話,最好將征兵的標準降低一些。”

劉談無奈說道:“知道,之前跟現在不一樣,當時以為我身邊就這一千人了,當然要差不多一點,但是如今這樣算是大面積征兵,到時候我會跟衛不疑商議一下看怎麽降低標準。”

霍光沒再說什麽,國相雖然地位超脫,但是涉及到兵權若非劉談主動跟他商議,他也是不會開口說的。

劉談將奏疏燒了之後就開始處理別的事情,不過,他們家國相太能幹,需要他處理的事情也不多,而這其中就有有關難民城的事情。

因為他當初一時的惻隱之心,直接給難民們蓋了膠囊公寓,哦,當然,現在在百姓那裏自然不會叫膠囊公寓的,他們把這個稱呼為鳥巢。

不管是什麽,這房子雖然小,但終究是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甚至比很多百姓本來的家還要好一些。

所以許多難民如今根本不打算離開——為什麽離開呢?這裏的生活好又靠近國都,工作的機會都不少,有不少難民都賺了不少的工錢,生活比之前要好很多。

於是因為人多那裏漸漸的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集鎮規模,於是那邊的名字也從一開始的難民營變成了難民城。

這樣看起來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其中隱藏的問題太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戶籍,難民逃難怎麽可能什麽都帶著?這年頭也沒有個電子系統能夠隨時查詢,所以難民城及其魚龍混雜,管理也不是特別嚴格。

這一點劉談承認是他自己的疏忽,本來那個難民城他的意思就是在那裏作為收留難民用的,畢竟可能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災難,那麽如今朔方城條件好,那些難民自然會往這邊來。

一開始劉談想的是等災難結束之後,難民就要回去重建自己的家園,所以難民營就能空下來等待下一波。

結果誰能想到那麽多人幹脆就不走了呢?

這樣一個臨時性的城鎮誰都沒怎麽上心,不過既然那邊已經形成了規模,又距離朔方城不遠,那麽劉談就要下狠手治理了,在這個過程中說不定就能找到那個亂傳播歌謠的人。

劉談分別給江充和衛不疑下令之後,看了看時間,起身就準備去找他爹。

雖然距離午膳時間還早,但王宮跟長壽宮的距離也很遠啊。

劉談幹脆騎馬一路跑過去之後,還沒見到劉徹就看到陸懸迎了出來。

劉談有些詫異:“你怎麽在這裏?”

陸懸含笑說道:“等你。”

劉談無奈:“我先去見父皇。”

陸懸提醒道:“小心一些,陛下似乎心情不虞。”